随着云南旅游的回暖复苏,各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项目,让一颗颗“高原明珠”更放光彩,成为游客的心仪“打卡点”。环游洱海领略大理的“风花雪月”,披着晨光静待泸沽湖的海菜花开,沐浴晚霞感受抚仙湖的诗意与浪漫,跋山涉水目睹程海“金沙丽水”的壮观,忙里偷闲感受阳宗海的云端花海……
2019年以来,作为云南省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投资建设主体,云南建投集团积极投身“湖泊革命”攻坚战,按照“一湖一策”方案,稳步推进洱海、程海、泸沽湖、阳宗海、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保护治理,探索出了一条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各湖泊水质稳中向好,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据云南省水利厅公布的资料,2021年,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洱海水质达到Ⅱ类,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程海水质(氟化物除外)达到Ⅳ类。
洱海保护生态搬迁“1806”小镇银桥地块
实施生态搬迁、生态廊道等项目,推动各高原湖泊完成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的历史性转变。在大理,一场涉及洱海沿线8个镇1806户群众的生态搬迁,实现洱海绿线范围内农田、经营性用地腾退1029亩,形成流域内科学合理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在丽江,泸沽湖沿湖生态搬迁及生态建设项目,拆除沿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居民客栈后,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在昆明和玉溪,正在推进的阳宗海施家嘴村庄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将有效解决阳宗海空间管控和岸线管理问题,抚仙湖环湖棚改暨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将加快抚仙湖“四退三还”进程。
洱海生态廊道被称为保护洱海的“最后一道屏障”,项目建成后,实现了湖滨带修复和湿地生态功能,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通过科研实验和生态监测,有力促进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构建和流域可持续发展。今年1至6月,洱海水体透明度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
程海沿湖村庄风貌
实施污水垃圾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降低入湖污染负荷,大力推动湖泊保护从“一湖之治”上升到“流域之治”。程海流域村落污水收集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以改善流域内水环境为首要目标,完成沿湖39个村落6560户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监测、尾水回用,收集率达96.28%,污水100%处理、100%回用,有效降低湖水富集率,缓解水质恶化。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改造流域内53个自然村组雨水、污水集水系统及垃圾清运现状,污水收集率达90%,从源头上阻断污水、垃圾进入湖泊。泸沽湖永宁片区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有效防止污水排入水体、河道,促进集镇、村庄人居环境改善。
泸沽湖沿湖生态搬迁及生态建设项目
坚持因湖施策、对症下药,通过引水补水、生态修复,推动流域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实现系统治理。针对程海水位不断下降、流域生态持续恶化这一状况,率先启动程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水利骨干应急补水工程建设,从30公里以外的金沙江补水至程海。截至目前,累计向程海补水8300余万立方米,有效增加程海入湖清洁水量,助力发展绿色环湖经济。泸沽湖环湖生态修复项目整合环湖生态带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对泸沽湖的保护功能,同时提升沿湖旅游品质。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旅游观光和生态文化体验为一体,构建生态多样性屏障有效保护湖泊,提升区域“文化海拔”和居民幸福指数。
治管同步,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科学管湖治湖能力。“智慧程海”湖泊综合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现高清视频监控、水质在线分析、综合管理及服务、应急指挥调度管理四大功能,给程海湖穿上了一套360度无死角的“防护服”,对一切潜在污染说“不”。程海水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研究平台构建项目已于今年7月投入使用,从水环境监测、湖体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技术研发、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与人工恢复等领域开展研究,着力提高程海保护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