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古薄今、重外轻内,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看来,绝对是要不得的。今年,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集中纪念西方作曲名家的同时,更聚焦于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大师。昨(10日)晚,在保利剧院的舞台上,指挥家黄屹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和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上演了“心灵的远游”专场音乐会,全方位展现了著名作曲家郭文景的音乐世界。
“以郭文景、陈其钢、谭盾为代表的这一代中国作曲家,勤奋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推动着中国交响乐事业不断前进,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纪念他们并推广他们的作品,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余隆说。2003年,享誉世界的歌剧《夜宴》《狂人日记》登台北京国际音乐节,郭文景与音乐节从此开始了18年的合作,他的《巾帼英雄三部曲》《江山多娇》《蜀道难》等多部代表作都曾在这里上演。
“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中国概念’板块的延续。”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期待,在这方平台上“向更多观众传播中国最新的创作”。如今,“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概念,话题推进到此处时,向来语速和缓的郭文景突然提高了声调:“对‘中国故事’的理解一定不要太狭隘,一定要解放思想。”
在用音乐搭建起东西方对话桥梁、以当代视角看待“中国故事”的路上,郭文景已经走得很远。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指挥家杜达梅尔曾带领来自祖国委内瑞拉的孩子们,用“令人惊叹的水平”奏响了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我认为,他们用音乐讲述了一个很好的关于委内瑞拉的故事,而不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故事。”在郭文景的音乐中,地域、时代、风格等界限也在不断被突破,融汇为中国作曲家自己的独特表达。
本场“心灵的远游”音乐会上,4部由郭文景创作于21世纪的作品饱含类似的哲思: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帕萨卡利亚《日月山》、为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的《野火》都在延伸郭文景关于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探讨,传统的复调体裁帕萨卡利亚可以融入中国音乐,竹笛不只有悠扬清朗的一面,也可以被挖掘出更多的交响性;芭蕾舞剧《敦煌》第二组曲的第一乐章交织了舶来的芭蕾舞音乐特有的节奏和律动,却把敦煌莫高窟的厚重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女高音和管弦乐队而作的《远游》以诗人西川的现代诗为歌词,时隔17年,郭文景为它续写了全新的第四乐章,探索音乐与诗歌的更多可能性。
郭文景同时透露,接下来,他将要创作一部纪念作曲家勋伯格的新作品,它将全部采用中国民族乐器,但会以勋伯格的一个和弦为“材料”。身处全新的时代,郭文景“最想表达的是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