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更自由地
活出我喜欢的样子。”
娱乐圈从不吝啬对周迅的夸奖。
一来,是她有口皆碑的业务能力。出道起,灵动就是她的形容词;之后,凭电视剧红遍华人圈,演电影拿奖无数。刘德华在电影节当评委,一口气看了5部周迅的电影,之后评价说:“看完以后我就知道,难怪大家以前觉得我演戏不好。”连一向挑剔的陈可辛也说:“她是所有导演的梦想。”
第二,是周迅的性格。她敢爱敢恨,又真诚淡然。她没有公开的个人社交账号,除了拍戏、宣传和偶尔的综艺,大众很难见到生活里的她。而在明星争奇斗艳的秀场,周迅又总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轻盈感。镜头前,其他人侃侃而谈、艳光四射,只见周迅环顾四周,一脸憨笑:“哇,好多人啊!”
强悍的天赋和可爱的性格,可以造就一时走红,但实现不了长达30年的高质量输出,如周迅自己所言:“表演需要天赋,可光有天赋不能支撑那么多年,我可精进了。”也许是常被冠以“天才型演员”的称号,周迅在大众眼中总是信手拈来就有好戏。事实上,她的准备和努力,同样令同行叹服。
今年,周迅有三部作品,年初的电影《无名》,年中的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以及当下正在热映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在《不完美受害人》剧组,周迅被称为“台词卷王”,长达6分钟法庭台词行云流水,那是一个星期硬啃的成果;在《涉过愤怒的海》剧组,她穿着单薄衣服,被黄渤拖在满是石子的海滩上,一场戏演完满身划痕。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周迅饰演景岚。
除了走路,其他都挺难
作为导演曹保平时隔5年再战银幕的作品,《涉过愤怒的海》上映前就备受期待。
这是一部典型的曹保平作品:有震撼的视觉冲击,高速公路上一边下着“鱼雨”,一边上演极限追逐,令人印象深刻;有不断反转的叙事,以女孩金丽娜的死亡为起点,其父老金、男友李苗苗,以及李母景岚上演了一出“追凶者也”;当然,还有曹保平一以贯之的强情绪,每一个角色都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高浓度的情绪转换,遇到了极端的人生境况。
·周迅与导演曹保平(左)、演员黄渤在《涉过愤怒的海》拍摄现场。
它也有不同于以往曹保平的地方——他想表达的更多了。影片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反思意识。“边缘障碍型人格”的少女和有“无良症”的少年相恋,少女之死引出两个家庭的矛盾,黄渤饰演的父亲老金一路追凶,与周迅饰演的少年之母景岚斗智斗勇。最终谜底揭晓,留给观众的是关于家庭和成长的思考。
出演这样一部作品,周迅用两个字形容:极致。“只要是拍曹保平导演的电影,演员都会处在非常极致的状态,导演创作的电影和人物往往是会给人以极致的生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她对记者说,“跟他拍戏虽然辛苦,但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有一种100米起跑前马上就要弹出去的感觉。”
·周迅与导演曹保平在《涉过愤怒的海》拍摄现场。
生理上的极致,是痛、是累。周迅开玩笑说:“这部电影,最好演的是走路,别的都挺难的。”片中最高潮的镜头,莫过于台风卷起海里的鱼,像冰雹一样砸在高速公路上,老金、景岚和李苗苗的三辆车接连相撞。
“当时车翻了,人需要倒挂,又得很使劲地喊。血管会充血,而且那个椅子要进去很不容易,得反过来进,脑子很难判断身体和腿的行动,花了很长时间。”
“还有一场在水底的戏,因为我之前有至少三次差点被淹死,所以对水有极大的恐惧。拍摄肯定不能避镜头,可演员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下又很难去表演,所以水下的那场戏,我们讨论门就不关死了,以防万一我还能自己推门上去,当然也有救生员在旁边,我就逐渐克服了心理恐惧,完成了这场戏。”
从水里出来后,周迅对黄渤说:“你就把我跟拖垃圾袋一样拖上来。”她不仅要承受着石子划伤皮肤的疼痛,还要演出昏迷的无意识,忍耐力和表现力让片场人员既心疼又佩服。
心理上的极致,更多来自对角色的思考。周迅饰演的景岚,有着鲜明的两面性。首先,她是受过良好教育、家境优越的事业型女性,遇事冷静沉着,思维清晰,即便面对老金的刀,也能云淡风轻,化解危机;但她又是一个过度溺爱儿子的母亲,“她会想,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的儿子,不管他做了什么,作为母亲我一定要帮他”。
《涉过愤怒的海》开拍时,周迅脸上长了三个包,索性就不处理了。“景岚因为儿子的事儿上火长包也挺符合人物形象的。”拍着拍着,包下去了,又找特效人员帮忙画上去。“我觉得这个点挺好,很真实,她没有那么精致,有一种粗糙中的真实感。”
一部戏拍完,周迅也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对于父母和家庭。她说:“大部分家庭的父母与孩子其实并不互相了解。”她想起有一年母亲动手术,直到整个手术结束才告诉她。“报喜不报忧,这好像是中国人的传统,父母和孩子都不会互相倾诉自己的困难。”周迅说,“但其实,生命里需要相聚的时刻,需要孩子长大之后与父母互相疼爱的机会。”
那场“像垃圾袋一样拖着”的戏拍完后,周迅和黄渤累得一塌糊涂,就搬两把椅子,开一瓶红酒,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一钩残月挂在天边。他们开始聊成长、聊家庭、聊生活——那是整个“涉海”之旅里难得的轻松时刻。
工作就是打开自己,连接观众
近些年周迅的角色之变,有两处不得不提。第一,是题材上更倾向于现实主义;第二,是在表演上更为人性。
她的现实主义作品中,既有《功勋》这样厚重的主旋律,也有《小敏家》等烟火人间的都市戏,更不乏《不完美的她》《世间有她》《不完美受害人》等聚焦女性的题材,包括《涉过愤怒的海》这类探讨家庭的议题。
·周迅在电视剧《功勋》中饰演屠呦呦。
“我这30年一直是在温室里长大的。我一直在剧组,但对社会,我是陌生的。我跟社会很少直接接触……我没有一定要长大的压力。如果我被抛在社会上,或者是我必须直接面对那些事儿,可能现在是另外一个周迅。”
在周迅看来,现实主义题材,既是对演员的反哺,也是对社会的观照。今年7月播出的《不完美受害人》,讲述的就是许多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的困境。职场骚扰、网络暴力,这些敏感话题在周迅饰演的律师林阚的案件中一一展开。周迅认为,这部剧看似是在讲一件“性侵案”,但更多的其实是在探讨人际关系中的灰色地带。“它不是在阐述性别对立,而是在说不同的人际关系造成的认知上的不平等。”
·周迅在《不完美受害人》中饰演林阚。
另一个让周迅接下这部剧的原因,是因为“人性里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是让演员着迷的”。
对许多观众而言,早期周迅的角色是明亮的,不论是《大明宫词》里少女太平公主的灵动,还是《像雾像雨又像风》里杜心雨的纯粹;到了大片时期,她的角色开始呈现出复杂性,《如果·爱》里择利而为又口是心非的孙纳,《李米的猜想》中为爱痴狂的李米,《画皮》里兽性与人性交织的小唯,她总能在鲜明的人物标签中找到隐秘的次要人格,展现角色的撕裂;如今,周迅更在意的是某种自然,一种跳出剧本设定的自然。
· 周迅在《李米的猜想》中饰演李米。
戏剧中的创作与真实,永远是难解的。但在周迅看来,自身的感受往往更重要。“我的工作就是要打开自己,把最真实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我也觉得,不管什么影视类型,到最后还是要连接观众,要用最直接的、最能够明白的方式沟通。”
学习跟焦虑和解
让角色回归自然,也让内心返璞归真,这是周迅越来越坚定的事情。如她所言,演员在面对公众的时候,往往经过了许多专业工作人员的打理。“衣服是否合适,光要怎么打,摄影机架在45度角还是60度,口红配什么颜色,睫毛多长、粘几根……”如此环境下,演员本人更需要自知且自我,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匆匆而逝的时间,周迅也会有焦虑,但她逐渐意识到焦虑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人的成熟、更成熟,是你天生的性格和经历的事情一起决定的,不是靠刻意去保留什么”。完美不如自然,而回归自然,首先是学习与焦虑和解,与时间和解。
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瞬间突然会让人想通,但随着阅历增长,时间会让人明白更重要的事。小至一片落叶、一次夕阳,大至亲朋离世。有人问周迅:“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以前不在乎,现在挺在乎的?”
“我觉得是知道人会死,所以变得更加珍惜。”她回答,“我希望能更自由地活出我喜欢的样子。”
于是,周迅越来越喜欢摄影,用镜头记录着身边的日常。天空、电塔、旧沙发,墙壁、香水、戈壁滩,她说:“我特别喜欢凌晨以及太阳下山时天空呈现紫色的时刻。”
她的照片总有线条式的结构,意境常常显得疏离。她解释,并不是因为某种情绪去拍,而是喜欢分割的线条,喜欢某种形状,“像是我内心的规整”。
从《奇遇人生》《很高兴认识你》再到《向往的生活》,周迅也出现在一些综艺中——它们都是生活体验类节目。在这些节目里,她聆听别人的故事,探索未知的旅行,这也是她接触社会和自然的另一种方式。
·周迅参加综艺《很高兴认识你(第二季)》。
17岁出道前,周迅是在电影院里长大的漂亮女孩,父亲是电影院的放映员,母亲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二三十岁时,她是全中国最受关注的女演员之一,风风火火地拍戏、拿奖,轰轰烈烈地恋爱、生活;现在,她又来到新的阶段,渴望寻找新的平衡。
但她身上的热烈从未改变,就像26年前,为了拍《苏州河》忍着恐惧跳水一跃,如今她依然奋力游在自己的角色之海中。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