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Hi!青年朋友,这儿有你的“脚步”吗? 双语MG剪影动画《脚步》精彩亮相,超前卫画风引发“Z世代”热议
100年前,一群勇敢坚毅的年轻人,蹚过汹涌湍急的江河湖泊,闯过枪弹横飞的血腥战场,高擎信仰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踏上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
100年后,他们的“同龄人”,今天的80后、90后、00后,也在踏步前行。他们正走向哪里?
一部动画短片,聚焦当代青年缤纷的脚步——中国搜索联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共同推出中英双语剪影动画《脚步》(英文译名:Footsteps),由青微工作室和中国好故事承制,于5月4日在海外社交媒体首发,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同步发布。截至目前,该片在国内外浏览总量已超1000万,近300家媒体转载。
“剪影+彩绘,有意思!”
“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摆渡人快递小哥的形象很形象。”
“你会发现,这样的脚步就在我们身边,平凡又坚定。”
“无数个青春之我,必将奔跑成一个奋进的青春之中国!”
……
无论是前卫画风还是思想内涵,该片都赢得了受众的点赞和共鸣。让我们的脚步,走近《脚步》的幕后,看看精彩的创作故事。
高饱和撞色撞出新意
开启一次色块游戏的大胆尝试
“这个作品不会符合所有人的审美。”这是主创人员在介绍视频时说的第一句话,“站在国际传播的角度,如何让人有记忆点,如何创作出高度风格化、‘过目不忘’的作品是我们想去发力并尝试的。”
《脚步》是中国搜索中国好故事团队继水墨分屏动画《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口述手绘动画《接力》、黏土定格动画《生日·节日》等国际传播作品后,首次尝试MG(动态图形)剪影动画,也是“动画里的中国”系列国际传播动画短视频今年推出的首个作品。对于剪影和极简高饱和色块的撞色混搭,主创人员表示:“这种风格比较前卫大胆,在国内的片子中挺少见的。”
在风格创新之外,团队还将广告制作中的“对象思维”加入创作全流程中——“做减法”,舍弃非目标对象。因此,团队继续坚持“一部短片两种文案”的制片策略,对《脚步》的中英双语文案进行差异化撰写,放大各自的传播效果。
“《脚步》的双语处理十分巧妙,它并没有一味地直译中文版的内容,而是站在海外受众的视角进行意译,翻译也很恰当,可以说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研究所所长王天铮评价。
轮廓刻画出“奇招”
“剪影”背后的中国青年群像
国际传播动画的制作,细节越丰富越好吗?
对于这一问题,《脚步》的创作团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动画制作层面,按照传统路数一味追求细节刻画,在国际传播领域可能难以突破“天花板”。
最终,《脚步》在人物呈现上摒弃了深究细节的绘画风格,选择以“剪影”这一注重轮廓写实的风格化载体。
而正因为模糊了人物细节特征,更多的中国青年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剪影,反而和“当代青年群像”的概念非常契合。
此外,在动画设计中还有北京首钢大跳台、港珠澳大桥等著名地标,以及“单板王”苏翊鸣、“东方美人鱼”何灏浩、“跳水天才少女”全红婵等知名人物。王天铮认为:“《脚步》选取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知名度的中国青年,这种做法能让海外受众产生贴近感、熟悉感,传播效果能够有效放大。”
对于《脚步》采用的剪影风格,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向云驹认为:“剪影与中国的传统剪纸有艺术渊源,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呈现出艺术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走一步看一步?
不,“脚步”不停是当代青年的底色
穿工靴的脚,穿滑雪鞋的脚,穿运动鞋的脚,一双赤足……动画的开篇就是这四双各不相同的脚依次切换,同频行进。
“我们最开始也没想到用‘脚’这一点进行创作,直到最后定下‘脚步’作为关键视觉要素,中间经历了多轮‘脑暴’。”主创人员回忆起创作过程时提到。
创作伊始,团队希望以单一主人公“跑步”穿行于不同时代背景来串联全片,以此回顾百年来的青年运动。但在反复推敲后,团队逐渐决定要为当代青年群像“立个小传”。
在以年轻人为主的创作团队眼中,当代青年不会“走一步看一步”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脚步不停最能代表当代青年奋斗不止的姿态。
“脚步具有象征性,它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所以,它既可以在片中串联各色青年,也可将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串联起来,包容性和丰富性就凸显出来了。”向云驹点评道。
“往哪走,都是往前走”——片尾的这句话,就像乐章结束时铿锵利落的终止符。“我们希望片中差异化的脚步,能为当代青年传递出‘虽选择不同,但坚持本心就能有所作为’的态度。”主创人员感慨道。
不仅是“终止符”的处理,整部动画中,细到脚步的节奏、方向的设计都下了不少功夫。例如,片中消防员逆行奔赴火场的动作略显笨拙费力,这几十帧动画都是从现实影像中一帧帧捕捉而来,是消防员负重上百斤灭火装备逆行火场的真实背影。
由近百张原画“脱胎换骨”而组成的《脚步》,也将带领创作团队再次出发,脚步不停地投身下一个“动画里的中国”系列国际传播动画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