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为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提供“中国方案”

发布时间:   浏览: 0 次  作者:

访谈简介

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为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提供“中国方案”

时间:2017-06-29 16:00:37
地点:人民网
简介:6月29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李克强出席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并发表致辞亮点及本届论坛成果进行解读,欢迎关注!

访谈背景

6月27日至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大连举行的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本届论坛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来自90多个国家的政要、官员、企业家、学者及媒体代表1500余人参会。如何理解“包容性增长”?本届论坛为破解经济全球化难题提供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张建平为您解读。






访谈回放



  • 主持人

        本届论坛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围绕“推广以人为本的技术”“引领持续再创造”“创造可持续系统”“应对地缘经济变化”4个议题开展200多场会议讨论。能否请您分析一下本届论坛召开的国际背景? 如何理解“包容性增长”?

  • 嘉宾张建平

         其实“包容性的增长”不是这一次提出来的,国际社会上讨论过很多次了。现在新的形势背景,就是全球的经济复苏还比较匮乏,比如资本流动,现在不确定性比较大,大宗商品也是处在比较低迷的情况。在这种经济形势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之下,美国搞了贸易保护,比如说特朗普拒绝在G20当中承诺反对贸易保护,包括取道了和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相悖的一些方向;对于欧洲来讲,出现了英国脱欧,再加上难民的危机。所有的这些,应该说现在都使全球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确定性。所以在这种形势之下,达沃斯经济论坛讨论“包容性的增长”,还是拥有全球视野的。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长有几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全球层面上,能够让所有的经济体都有发展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融入到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体系当中来。当然对每一个国家内部而言的,包容性增长意味着要让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群体都能够拥有宝贵的发展机会,然后能够让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更加公平、公正,机会均等。

  • 主持人

        您如何评价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年会上发表的致辞,有哪些亮点?传递了哪些信号?

  • 嘉宾张建平

        第一个亮点还是强调了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包容性增长”。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路径和方式,这是李克强总理强调的第一个亮点。

    第二个亮点,总理指出了,要想更好地推进工业革命,就必须坚定地走全球化的发展道路,这背后说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对于各国能够都拥有发展机会是非常关键的。他特别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发言,也就是说,我们要坚定地推进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三点,总理提到了“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方倡议,相当于为相关国家的人民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一个合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通过合作和发展,来实现包容性增长。

    第四点,他也讲了中国在推进包容性发展的一系列的举措。比如说我们的就业保障,上千万的就业人口,还有就是失业率比较低。另外,我们也让社会保障覆盖更多的人群,还有就是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改革措施等等。我觉得是这四个方面的亮点。

  • 主持人

        本届论坛重点关注在科技进步中的商业模式和政策创新,以创造有意义的就业与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话题设置的核心。您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对全球商业模式、政策创新产生怎样的影响?

  • 嘉宾张建平

        我觉得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互联网+,基于智能制造,还有大数据等等进行的。现在的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地应用到了产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现在整个的发展业态都在发生变化。比如说我们的商业,过去都是传统的批发零售市场等等,都是实体的商店,现在电子商务,各种共享经济的平台都出来了以后,新的商业模式也就出来了。但是我觉得,其实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国家可能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应该关注如何平衡新业态和传统商业模式的关系,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比如说原来开实体店的人的就业机会,也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能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将来从趋势上来讲,我觉得应该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共同强化市场竞争。

    另外一点,从工业革命的角度上来讲,将来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应该可以预见到,工厂当中的很多岗位逐渐地都要由机器人来取代人工了。这种情况下,就对我们每一个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就必须具备现代的知识结构,具备足够的技能,在服务领域、服务行业、还有就是更高附加值的行业,来寻求自己的就业机会。所以,应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们整个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 主持人

        最近共享经济这个话题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您如何看待共享经济发挥的作用?

  • 嘉宾张建平

        我觉得,首先共享经济是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新的商业业态。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有新的贡献。但是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和传统业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典型体现,比如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之间的利益平衡,还有就业的平衡,还有它的规则,将来应该朝什么样的向去发展才更加有利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面临大量的挑战,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去寻求解决方案。

  •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现在智能化对于现在人工传统业态带来一些挑战,包括今年人工智能话题也是这届年会关注的焦点。您如何看待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 嘉宾张建平

        技术进步总体上来讲对于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每一次我们的社会进步,通常也都是基于技术进步才能实现的。还是以出租车为例,我们过去可能没有网约车的平台,就很难解决供需的矛盾,现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智能制造的角度来讲,现在在全球竞争的过程当中,既然发达国家已经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得迎头赶上。可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我们智能制造的水平越来越高,机器人占领的岗位越来越多,就必然会对很多人的就业产生现实的影响,另外对很多传统的业态也会产生冲击。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国家还需要在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方面有更多的投入,也就是在教育培训的投入,包括不同档次的人才培养方面都需要下更大的力气。总而言之,就是要有力提升我们人力资源的素质。素质提升了以后,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技术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

  • 主持人

        当前,“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有所抬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大。本届论坛为破解经济全球化难题提供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嘉宾张建平

        其实我觉得现在中方对逆全球化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我们指出,全球化其实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全球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已经形成了,国际分工也从过去的产业之间的分工,进一步发展到产品内部的分工,这种分工也越来越细。所以,其实经过全球化进程,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逆全球化只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波折,或者说一个短暂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现在就是要抓住新一轮全球化的机会,努力来扩大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新一轮全球化过程当中,来完成我们先进的转型升级,来培育中国新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咱们提出“一带一路”也是改善区域治理、完善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会对改进全球治理模式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径和新的思路。

  • 主持人

        人类发展对稀缺资源的消耗前所未有地迅速,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挑战日益严峻。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世界哗然,未来全球污染治理的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本届论坛将对国际环保合作方面产生哪些推动作用?

  • 嘉宾张建平

        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不是一个单纯的治理污染的问题,而是对温室效应认可的问题,还有对气候是不是真的变化的认可。美国是有不同的看法,换句话说,特朗普是不相信气候变化的。我想,这是一个倒退。对中国来讲,我们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坚定地继续推进巴黎气候协议,继续落实巴黎气候协议。但是这个协议的落实,既涉及到发达国家,也涉及到发展中国家,中间的矛盾也是比较多的,障碍、困难也非常大,这样就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在这方面,我觉得欧洲和中国,还有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还是要继续努力的。

    至于说污染治理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更重要的任务是落在发展中国家身上,因为发达国家已经通过产业转型把他们这些高污染的产业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污染的难题。在这个方面,达沃斯论坛其实每年都会就相关话题,比如说治污技术的改进和环境污染治理方式的变革,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方方面面都会做很多的协商和沟通,试图能够从中找到更好的方案、更好的路径。其实简而言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治污,不仅是我们自己面临的难题,也是全球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要共同运用经济的手段、技术的手段,还有行政的手段,各种手段综合运用,来解决污染的问题。

  •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现在智能化对于现在人工传统业态带来一些挑战,包括今年人工智能话题也是这届年会关注的焦点。您如何看待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责任编辑:
返回栏目>>

首页   |    人物界新闻网简介   |    查询中心

人物界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人物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人物界新闻网
京ICP备2001291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