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农职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专业职业技术人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农职类本科院校“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为乡村振兴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现代农业职业技术人才。
通过“学先进 树典型”思政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农职类本科院校的学生部分来自农村,选择农职类学校,一部分同学是真心喜欢涉农专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选择涉农专业的。因此,要通过思政课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及涉农专业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学生讲清讲透,让他们自觉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主动投入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让青春在奋斗中开出绚丽的花朵,让人生在奉献中得到升华”,正是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最有意义的写照,也是农职类思政课教育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明白并认同“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农业农村大有可为”的价值理念。
利用“大思政”平台,开展“行走的思政教育”涉农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既要注重理论学习,也要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确保思政教育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思政教育不仅要把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安排高效的实践教学活动。任何教学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只有把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教师做到了解思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思政课教师做到了解学生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然后共同把“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做贡献”作为所有课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通力合作为乡村振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突出思政教育“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打造色彩浓厚的“农耕”校园文化,达到“以文化人”的思政教育效果。“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农职类本科院校应该利用专业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重打造色彩浓厚的“农耕”文化,实现思政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可以利用与“农”有关的重要日子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如每年的“丰收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成立与“农”有关的社团,如读书会、话剧社、手工社等等;可以树立一些相关学科著名人物雕像或张贴一些与乡村振兴或其他与“农”相关的标语。总之,要更好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科自信与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让校园充满“农”字特色。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农职类本科院校中通过形式多样、突出特色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知农爱农”“学农为农”的职业技术人才,让学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