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张宇贤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采访:陆娅楠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主持人:张桂贵 人民网强国论坛主编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和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联合推出的新媒体访谈节目——《人民e财经》。近期,我们推出系列专家访谈“2021经济新观察”。
本期的嘉宾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我们的记者在国家信息中心对张宇贤主任进行了面对面采访。
1、您如何评价去年的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张宇贤: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年份,更是非常重要的年份——“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因此,我们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到过去1年的情况,也要把它放在5年甚至更长历史维度下进行考量。
过去的5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期叠加”“三性交织”的复杂局面,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叠加,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还遭遇了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尽管道路艰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但我们依然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高质量答卷。
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上了百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台阶,人均GDP再次超过1万美元;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们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以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将近10亿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2、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方面,有哪些有利条件?
张宇贤:第一,市场预期更好了。2020年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能够实现正增长,大家的信心,包括国际上对我们的信心都在大大地增强。
第二,物质基础更牢了。我们无论是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都在增强。
第三,产业韧性更强了。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没有中断,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压力测试。这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韧性是非常强的。
第四,市场的动力更足了。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6.7万户,日均净增3.9万户。
第五,民生保障更实了。2020年我们采取了很多的社会救助办法,提高群众生活保障能力,国家民生保障政策也落地见效。
第六,应对能力增强了。经过这种大灾大难的考验,我们应对疫情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3、2021年,经济走势怎么看?
张宇贤: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我想用两句话来表达:经济加速回升;政策温和回归。
那么,今年经济会怎么走?首先还是要看我们的国内外环境。我认为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还有不少,国内的经济增长、经济运行会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一是新冠疫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世界经济的复苏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国际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这么多不确定性,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首先是要素的投入。我们有优质的要素供给,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的技术工人队伍在全世界是最多的。从资本投入的角度上讲,我们的物质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提高,由此带来的资本质量在提高。从技术供给来看,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能力等都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当前,决定经济基本面的这些要素,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变化。
此外,我们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体系,这也是我们保障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我们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有14亿人消费人群,有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国家的这种超大规模优势和综合集成优势加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既符合我们的经济理论逻辑,也符合我们国家实际的情况。
4、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宏观政策如何安排?
张宇贤: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安排和部署,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温和回归,不搞“急转弯”,还要持续地保持对经济恢复增长的支持力度。
连续性主要是体现在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
稳定性,就是要合理地把握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这个里面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长远,要处理好经济恢复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
5、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见到新气象?
张宇贤:首先,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科技的自主能力。这是我们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要牢牢地夯实我们实体经济的根基。把经济发展主攻方向放在实体经济上,要保持我们制造业合理的比重,这是我们新发展格局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三,紧紧地抓住我们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要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我们才会形成对国际资本与技术人才强大的吸引力,促进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第四,要紧紧抓住我们扩大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扩大开放方面,特别是我们要从过去政策型的开放,转向制度型的开放。制度型开放要迈出更大的步伐,提高我们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对我们形成新发展格局非常重要。
第五,要保证安全的底线。要按照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要求,来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长治久安,要防范化解外部输入型以及内部衍生的各类风险。我觉得这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五个关键性抓手。
6、扩大内需,还有哪些梗阻要突破?
张宇贤:我们现在在扩大内需方面,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梗阻的。
首先中高端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仍然不足,和我们消费升级的趋势还是不吻合。第二,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提升,还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人群就业压力加大,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消费的基础设施,也还存在着短板。比如说我们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养老托育、物流体系等问题。
我们市场的统一性和公平性还有待加强。我们在很多领域里面有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现象还时有发生。信用体系建设也有待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奖惩措施还有待于完善。
7、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张宇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中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我们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广阔的国内市场。我们还拥有非常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网络能够支撑我们产业链。全世界能把这些优势集中在一起的,只有中国。
这不是盲目乐观,这是现实。对保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安全稳定来讲,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这一次的全球疫情考验恰恰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就是不稳、不强、不安全。关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能力,我们面临很多的机遇,其中我认为最有利的机遇和条件是“双中心叠加”。
“双中心叠加”是什么意思?过去中国只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的零售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中心。我们既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也是世界的消费中心。随着“双中心叠加”效应进一步增强,中国就一定会对国际资本、人才产生更强大吸引力。
8、稳链补链强链,制造业如何发力?
张宇贤: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方面,我觉得需要重点做好这么几项工作。
首先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要保持制造业比例的合理稳定,要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这是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安身立命之本。与此同时,要保持制造业内部各种产业的合理匹配,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们都要加强。
还要锻造长板,优化生产力的布局,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我们要围绕产业链来促进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围绕创新来培育产业,这样达到一个“双向融合”。要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实施产业基础的再造工程。要加大对基础研发投入的强度和比重,打好“卡脖子”技术的攻坚战,打好基础研发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