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有人为全球的创新药行业发展撰写历史,那么至少在2010年后的这段时间里,百济神州是一个亮点话题。
在当前一众生物科技企业的激烈竞争当中,这家企业凭借着过硬的研发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在全球竞赛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创新药行业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期中国创新力量,新华网走进百济神州,领略创新给这家企业带来的独特魅力。
对话吴晓滨——
创新是从“量”的积累 再到“质”的飞跃
新华网:您从事医药行业已经30多年了,在业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您看来,创新药产业的特点是什么?其发展逻辑有什么不同?
吴晓滨:实际上,创新药产业的价值就是创造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是富有创造性的,是全新的内容。它的意义在于,一旦产品被开发创造出来,就会对整个人类的医学和健康事业有很大的推动,对疾病治疗也会是突破。
新华网:医药界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一款创新药的问世,往往要花费10年时间,投入至少10亿美金,周期长、风险大。在您看来,创新药的成功与失败会为企业带来什么影响?
吴晓滨:“双十定律”描述的是创新药在整个研发的过程中周期长、花费大,需要研发人员、开发厂家要有足够强的耐力、信心和足够坚定的意志。
创新是生命的源泉。如果一个企业要发展,如果一个社会要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创新,不断要做出新的东西来解决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是做以前大家都做过的事情,照搬现有的研究成果,仍然能改变社会,仍然能让大家过得更好,但是这个改变属于数量上的改变。如果想要有突破,一定要有创新。
新华网:目前,在先进制造业的重点领域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您如何解读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中“高质量发展”这个概念?
吴晓滨:聚焦到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可以理解为创新发展,我们不能再做过去墨守成规的事情,而是要跨越式的创新,向前发展。
对于国内创新药产业在哪些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之处,我认为在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方面有良好的政策导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长周期行业有可预见性。整个业界团结协作,让我们研发出的创新产品不仅仅能够惠及中国患者,还能够惠及全球患者,走向国际化。
对话王志伟——
通常看来的“不可能” 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
新华网:您认为什么是创新?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什么?
王志伟:我认为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理论的创新;第二个层次是把基础理论转化为产品,即转化创新;第三个层次是迭代创新。
放眼中国医药行业,我认为今后应该把目光聚焦于如何实现转化。理论创新主要由大专院校或者研究单位进行研究,有了基础理论的创新之后,如何能够把这些创新理念转化成为让患者获益的产品,是生物医药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
新华网:在您看来,一款创新药要想研发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
王志伟:我认为一款创新药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公司、团队、整个产业链甚至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以百济神州研发出的创新药泽布替尼为例,这款药主要作用于淋巴瘤,其靶点是BTK抑制剂。早在2019年,这款药物就通过了美国FDA批准,成为我们创新药抗癌领域第一款“出海”的药物。
其实在我们研发这款药的时候,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竞争做这款药,最终我们在“头对头”试验当中脱颖而出,这离不开团队的高效协作与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支持。
新华网:在百济神州工作多年,您如何诠释百济神州的创新DNA?又如何将百济神州的创新能力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不断转化为业务成果?
王志伟:在百济神州成立初期,曾经有人也问到过:“百济神州凭什么能做出比别人好的药?”在我加入百济神州这十几年的历程中,我欣喜地看到,百济神州的科研人员,敢于去挑战自己,我们不是为了做难的东西而做,而是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生产出的创新产品能够实实在在为患者带来益处,这就是我们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动力。(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