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鹮人工繁育中心。 李一璠 摄
“每看到一只重新振翅欲飞的朱鹮都心情激动。32年了,我一直爱着这个美丽的‘东方宝石’。”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饲养部部长刘义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朱鹮永远是他的家人。
朱鹮人工繁育中心,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是一个集科研、教学、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目前该中心内有朱鹮260余只。
记者在人工繁育中心看到,占地10亩的朱鹮野化驯养大网笼内,朱鹮们或振翅高飞,或滑行俯冲,或悠然伫立在枝头。
该人工繁育中心的饲养员张民说:“我主要负责人工饲养工作,朱鹮们达到一定年龄、会自己觅食、能够飞翔等标准后,我们会放飞他们回到大自然。”
张民称,放归自然的朱鹮挑选强壮的个体佩戴GPS跟踪器,工作人员们会观测他们的路线、驻留地、群体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每年3月至5月,繁育中心内会进行人工繁殖、人工孵化等,保证朱鹮物种的数量。
据了解,1981年,世上仅存的7只朱鹮在洋县姚家沟被发现,通过野外保护和人工繁殖并行的保护路径,并在朱鹮活动区实行禁施化肥等举措,朱鹮逐渐摆脱了濒危局面。
刘义表示,他从事朱鹮保护工作32年,目前仍承担着野生朱鹮保护工作。当地村民们在野外发现受伤的朱鹮,均会通过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报告给相关部门,无论半夜还是大雨天,他们的朱鹮抢救工作从未耽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爱着朱鹮,朱鹮是百姓们的‘心头肉’。”刘义说道。
据刘义介绍,病伤的朱鹮需要体检,诊断病情,确定救治方案,救助成功后再次放归自然。目前,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也为高校提供各类资源,朱鹮的野生病伤也成为高校研究的课题,具有遗传学、传染病学等科研意义。
目前,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7000余只,分布在陕西、浙江、河南以及日本、韩国等地。
“这正是在一代代朱鹮保护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效。过去几十年间,朱鹮的保护理念也从保护数量向保护他们的栖息地和环境过渡,因为环境好了朱鹮自然就会繁殖,种群也会随之扩大。”刘义说道。
朱鹮这一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今已振翅高飞于山峦之上,飞越秦岭,“走出”国门。下一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将继续开展更多的救助工作以及研究支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