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水泥运输船地平稳靠港,螺旋卸船机发出了一阵阵轰鸣,标志着临泉海螺码头正式投入使用。1月22日,由中建筑港三公司承建的临泉海螺码头正式通过验收。这是临泉县建成的第一个高桩码头,也是当地县城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投入使用后,使得内陆地区的皖北平原有了通江达海的港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项目建设的10个月时间里,中建筑港的每一位员工以躬身实干的精神,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变化;以笃定坚毅的决心,加快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脚步。
(中建筑港三公司供图)
“今非昔比” 码头为乡村赋新能
临泉海螺码头的“体量”虽小,但带给当地的变却是极大的。临泉海螺码头工程位于临泉县与界首县的交界处,据项目上的员工说:“一年前码头所在的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虚无,工程刚开工时现场为废旧荒地,遍地杂草。”如今,一泻汪洋的泉河岸边呈现出的是另一番景象。一座长220米,宽20米,具有4个500吨级泊位崭新高桩码头依傍在泉河岸边,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在码头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在商议之后将原建大堤退建了50米。此举不仅使得新建的码头未占用航道,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宽了河道,大大提高了船只通行的安全性。码头建成后,泉河的河面上开始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来往的船只日益增多,周边相关配套的设施也逐渐修成,小小的码头“到来”使得“荒地变宝地”,同时也一点一点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
海螺码头的建成也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水泥的日常运输、码头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都需要雇佣当地的劳动力来完成。目前,海螺码头已投入运行,小小的“身躯”每天为河道上繁忙输送货物的千吨级船只提供着服务,预计每年可为临泉及周边区域提供60万吨商混、70万吨砂石和215万吨的散装水泥。
(中建筑港三公司供图)
跑步进场 按下码头建设快进键
临泉海螺码头于2020年12月 21进场,该项目进场之际离春节仅1个月,但业主特别强调春节前必须完成全部154根灌注桩施工作业。而此时,疫情的反弹、队伍的组织、地质条件的困难...一项项难题像是一座座大山瞬间压在每位成员的心头。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立即成立了抢攻突击队,多方协调人力资源,形成了流水线作业团队,让每个作业面都动起来。人员数量的有序增加,大大缓解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用人紧张的问题,现场施工人员最多的时候达到了近百人,流水作业的有序推进,为按期完成节前目标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天气原因是影响工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避免因降雨导致工期延误,项目工作人员在开工伊始便注重收集天气情况,在强降雨来临之前,加班加点,提前完成相应作业。降雨之后,结合现场实际安全情况,及时恢复生产,争分夺秒抓紧作业施工,在短短18天内便完成154根灌注桩施工作业的任务。临泉海螺码头项目部全体员工用自身的决心和行动完成了对业主的承诺,在业主面前展现出筑港人的精神面貌和履约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临泉海螺码头虽然比临近同结构类型码头进场晚,但在项目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比后者更早完工的目标。
披荆斩棘 齐心协力筑基石
工程快速、有序推进离不开项目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在项目前期灌注桩施工时,现场24小时有技术人员值守,关键环节项目经理亲自监督;围堰建设时也有人员定时巡逻,雨天及汛期24小时值守,检查临时用电、排水等问题,保证项目的稳步推进。在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中,项目员工严守岗位职责。白天在各自岗位做好自身的工作,晚上对日间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复盘;项目经理周开全每天梳理并汇总工作完成情况,并对次日工作的开展进行布置安排,使得项目建设始终处于在计划内可控、有计划可循、有计划必施的状态中。
回顾临泉码头项目,一张张黝黑的笑脸还未完全褪去学生时代的稚气。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项目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是初次入职。年轻代表着有朝气、有冲劲、学习力强。很多新员工在工作中勤奋好学,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员工请教问题;在码头建设过程中积极主动要求加班生产。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码头的建设过程中恨不得拥有“分身术”的超能力。他们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外界展现出筑港人积极向上,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的面貌。项目经理在谈及新员工时说道:“一个叫李玲耀的新员工让我印象深刻。在日常的带徒工作中,通常经由自己带领着做一次,告诉其思路,其便会迅速掌握问题解决的想法,在实践2次之后,便能够基本掌握做事的方法。如今,这个小伙子不论是测量方面,还是现场管理方面,都可以独当一面。”
星光不负赶路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由于每一位参建者的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才使得项目建设熬过了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酷暑。项目建成后能够助力临泉加快经济发展进程,促进当地商品混凝土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为临泉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通讯员 江敬/文小虎/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