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带一路 企业家 创二代 国之重器 实业记录 文化宣传

【人物界】少时筑好“科技梦” 成就创业科学人

发布时间:
来源:人物界新闻网 作者:赵军
老骥伏枥志千里,无须扬鞭自奋蹄...”轻松的对话氛围流露着周泽奇“年少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在科技创新方面,要丢掉幻想,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一些涉及重大领域项目的技术,外国是不会给我们的,要坚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是总书记的嘱咐与期盼,每当回忆起2013年5月那天的工作汇报,周泽奇都会不由自主地看看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合影。

原标题:【人物界】少时筑好“科技梦” 成就创业科学人--专访丹娜生物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泽奇

前言

老骥伏枥志千里,无须扬鞭自奋蹄...”轻松的对话氛围流露着周泽奇“年少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在科技创新方面,要丢掉幻想,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一些涉及重大领域项目的技术,外国是不会给我们的,要坚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是总书记的嘱咐与期盼,每当回忆起2013年5月那天的工作汇报,周泽奇都会不由自主地看看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合影。

文|《中国人物界》 赵军 编辑|宋薇薇 图来源|受访者

1不忘初心 赤子报国情

人物界:周总,我听说您是2008年回国工作的,当时全球大的经济环境对您的选择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周泽奇: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那一年祖国母亲正在举办夏季奥运会,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也是国家要迈向下一个10年大发展的开始。2007年12月,机缘巧合,我收到了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邀请,来到天津竞聘研究院专职副院长一职,通过层层考试合格后,我被评审专家组推荐录取。在我的内心深处报效祖国是我多年的夙愿,就职后,记得第一件事情参加了天津生物医药国际联合研究院国际化系列化大平台的建设,主要负责全球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并且还带领一支团队开展禽流感防疫产品的研发。

人物界:我了解到您在国外求学期间不仅获得了俄亥俄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而后又被聘任为哈佛医学院分子医学博士后研究员,然后几年间做过许多有关生物医学科研方面的研究,您怎么就执着于这个生物医学科技研究领域呢?

周泽奇:我是1984年去美国求学深造的。出国前,我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毕业实践课题是做杂交水稻优势的生物学研究;大学毕业后考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在该所学习与工作的六年期间,主要从事西藏野生大麦与中国大豆遗传工程研究,与导师团队一起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获得了几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对科技创新的追求愈发执着。1984年获得去美国学习的机会,由中国科学院推荐,带着"那时的"科学梦远渡重洋去美国深造了。在美国学习与科学研究期间,先后在俄亥俄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员;在拜耳医疗诊断公司、惠氏疫苗公司等药企分别聘为科学家或首席科学家等。20多年的美国学习和科研经历,让我的科学视野更宽广、科研经验更丰富。

人物界:您怎么看待自己的研究工作?

周泽奇: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在探索一种“科学的生命力”,人类生命要活出高质量来,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除了饮食好、休息好、运动好外,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不生大病,不易被病毒感染或者说生个小病立马对症用药;像有的人吃的好,休息也不错可还是会经常生小病,这就有可能怀疑自身免疫系统出了问题。这个时候能使用一种检测产品精准判断出是自身免疫的问题还是某种类型病原体感染导致的问题,能够帮助大家对自身健康管理带来科学的前期判断,就是一种科学力量。这也是我对微生物病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人物界:回报祖国有很多方法,您为什么选择真菌病早期精准诊断这个领域呢?

周泽奇:一方面是自己的初心,儿时的科学梦;加上几十年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储备;还有前些年国内侵袭性真菌病(IFD)早期快速诊断领域的相关技术比较薄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还有许多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患者增多;国内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侵袭性真菌病(IFD)发病率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趋势。我想我能带领研发团队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变成国家的、变成社会的、变成为服务民众大健康的。2013年5月,习总书记到天津视察,来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观看了院里自主研发产品和孵化企业创新技术的展览,我有幸代表联合研究院向习主席汇报科技创新成果。他很高兴地对我们说“在科技创新方面,要丢掉幻想,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一些涉及重大领域项目的技术,外国是不会给我们的,要坚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总书记的嘱咐为我们指明方向,给我们鼓舞,给我们力量!我2014年3月带领团队成立了丹娜生物,开展真菌病血清学早期检测创新产品的研发。后来在2017年在杭州召开了G20会议上,习主席为提高抗生素合理利用能力,为增强全民大健康水平作了重要的讲话。这个会议对我们影响重大,让我们更加坚定地选择这个事业的发展方向。

2013年周泽奇与总书记汇报后握手交谈

2014年周泽奇成立丹娜生物后实验室工作

2老骥伏枥志千里 创新创业谋发展  

人物界:据说丹娜生物有一条宗旨叫"技术即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

周泽奇:截至2022年5月31日,公司共有47项产品获得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及备案证书,其中三类产品注册证书10项,二类产品注册证书26项,一类备案注册证书11项,公司共有94项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还有几十项产品正在开发中。丹娜生物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实验室与GMP生产车间。

怎么理解技术即生命呢?还得看丹娜生物在技术方面突破后带给社会的贡献是什么;举个例子,有一种肺曲霉病,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做到在早期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因此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开发出创新检测技术就非常关键。刚开始我们搞创新技术开发时困难重重,光开发特异抗原抗体核心原料研发团队就花了三年多时间。

人物界:丹娜生物在不断突破、不断尝试过程中转眼走过第8个年头,取得的丰硕成果来之不易,您怎么看待这些?

周泽奇:丹娜生物现在承担国家卫健委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部级重大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11项,已获得授权专利54项、其他知识产权申报127项,其中获得2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只是我们企业发展成长过程中的见证或足迹。

我在海外待了20多年,可以说针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这方面有更深刻领悟。中国是非常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新的;国外也一样,但是你在国外公司做出来的发明专利是属于公司老板的。这么多年我潜心钻研创新技术就是想有朝一日报效祖国,而丹娜生物这些成绩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丹娜生物科研团队,属于国家的好政策,属于天津市各级政府的支持及滨海新区很好的营商环境。

人物界:我听说您特别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丹娜生物培养了一批博士后研发人员。

周泽奇:我们遵循习主席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指示精神,加速了高科技人才的培育。丹娜生物现有300多名员工,其中大学本科与硕士约占比约70%,博士占比3%,已累计培养了十几位博士后研究员。我们还建立了“两室"和"两站",即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丹娜生物分中心,天津市真菌病精准诊断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丹娜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中新生态城丹娜生物博士后工作站;还有丹娜生物真菌病诊疗中心和丹娜生物干部管理培训中心。因为这个核心技术的创新开发需要人才,高端人才又必须要靠自己培养。只有把人才队伍建设好,高端人才培养好,公司发展才有底气,才有核心技术,才有市场竞争力。

人物界:我看早有报道说丹娜生物核心技术产品已经走向国际市场?

周泽奇:对!这里要感谢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倡议,为丹娜生物“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我们的许多检测试剂创新产品进入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公司与德国和法国建立了研发合作伙伴关系,在南非也成立了重点实验室,并与我们院士专家工作站廖万清院士团队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真菌病早期检测创新产品的推广,获得了好的效果。

人物界:走向国际化也代表着企业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企业发展越大社会责任就越大,您怎么理解?

周泽奇:我认为责任大是好事,企业与社会是共进退的关系。从社会层面来讲,企业要发展就需要赚钱,赚钱之后才能回馈社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义务,比如2020年初新冠疫情时,我们捐献价值400多万物资用于支持武汉、天津、河北等地抗击疫情。从科技报国角度来讲,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公司科研团队受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委托,承担新冠疫情防控科技重大专项,开发了一系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并获得2项国家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进入商务部首批出口白名单,不仅为国家也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2017年3月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

2020年第三届京津智慧医疗创新论坛致辞


3月是故乡明 落叶要归根

人物界:都说咱们要从小立志,您的志向是什么时候立下的?

周泽奇:我儿时就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并且对科学充满幻想,非常热爱科学,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6岁时父亲早逝,7岁时母亲改嫁,我儿时就成了孤儿,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出生在湖南沅江乡下。小学毕业时,正逢"文革"开始,那时我不满14岁,不能外出“串联闹革命”,只得辍学在家务农。家乡那地方种植水稻,一到夏天就遇到病虫害。例如,有一种稻飞虱产卵在水稻叶上孵出钻心虫来危害禾苗生长。那时候的好奇心加上喜欢研究和探索,我就想到如何诱捕更多的飞蛾?就设计在晚上拿一个水盆放在稻田田埂上,给盆装上水,盆中点一盏灯,再浇上点煤油,让盆中灯光诱惑许多飞蛾扑入盆中,水上煤油裹着水粘住飞蛾,他们难以展翅逃脱就成批死于水盆面上,看到此种情景非常开心。那时我虽然年少,但科学的种子已在脑海里萌芽。

中学毕业后,1972年春天,不满20岁的我被选拔到沅江"县革委"农村办公室做秘书,成为了一名国家农村基层干部。在职的三年多期间,响应政府关于干部下乡与农民共建新农村的号召,就利用一半工作时间下乡与农民一起科学种田。我记得在新跃村种了两亩标杆试验田,与一位科技青年助手精心践行科学种植、施肥、除草、杀虫,获得了好收成,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扬。一时间有关我科学种田获高产的事迹传为佳话,也让我科学办事的好奇心日益增长。

后来获得了上武汉大学生物系的机会,我的科学梦种子扎根在高校这块科学肥田沃土里。我那时特别对生物学感兴趣,孜孜不倦地学习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还带着科学问题到生物实验室做研究,到科学试验田做实践。记得我的毕业实践论文课题是“杂交水稻优势的生物学研究”。在此期间与科研小组同学一起勤于杂交水稻生长的田间调查;精于杂交水稻实验室细胞学、形态学、胚胎学的显微镜观察;兴趣于杂交水稻优势的科学研究,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田间调查数据与实验室观察结果,其中与导师一起就有关"杂交水稻绿叶光合作用的优势研究”写了一篇科学论文,在当时中国科学院的学术权威杂志《植物学报》上发表。我记得当时田间采集数据繁多,那时没有计算机,我就用珠算从成千上万份资料中提炼出有关杂交水稻生长与光合作用叶绿素转换的数据。由此,在武汉大学学习的三年时光里,我的科学梦得到了成长与升华。

1977年冬季里某一天,武汉大学的广播中传出了全国招考研究生的大好消息,我激动万分。我毅然报考了中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现更名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通过首轮在武汉地区的统考和第二轮在北京遗传所的专业考试与面试,我有幸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革"后首届研究生,我的科学梦在新的科学殿堂步步上升。

6年在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和毕业后留在遗传研究所做研究助理期间,做了西藏野生大麦与中国大豆遗传工程研究的两大项目,发表科技论文10多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并在1988年与导师团队一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周泽奇在武汉大学生物学系时就读照

1981年8月 周泽奇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合影(5号为遗传研究所班级班长周泽奇)
 

人物界:当时得知要回国工作,家里人怎么想的?

周泽奇:当我接到邀请函,来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工作是很开心的,虽然家人有许多不舍,但还是支持了我回祖国服务。我在美国多年,一直想把海外学到的知识、经验与技术回报给我的祖国。我记得当年从武汉到北京复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坐火车来回需要的48元钱都没有,还是武汉大学生物系主任得知此事后,特向学校党委申请到这笔路费资助我赴京赶考,我是很感恩武汉大学的支持,感恩国家的爱护。

事实上,想要获得聘请回国服务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于2007年12月18日受邀来参加面试,当时全球选拔了83位竞聘者参加考试,结果是参加评审的8位院士及专家才接受三位考生通过,并聘任为天津国际生物联合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一位,很高兴地赢得了回归祖国从事科学服务的机会。

人物界:回来之后看到祖国发展得很昌盛了,有没有月是故乡明,赤子报国情的感慨?

周泽奇:那时候感觉祖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得很棒!国家强盛对每一位海外华人都是很自豪的。年少时筑好了科学梦,出国也是为从海外学到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才去的,到时候还是要回来报效祖国的。

人物界:有人质疑过花甲之年再创业这个问题吗?

周泽奇:质疑之声肯定有的。创建丹娜生物之前鼓励支持比较多,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丹娜生物发展的越来越好,质疑声就被信任代替啦。海归回来创业就像来自深海的咸水鱼被扔进淡水里,一定要有一个迅速转换适应的过程。我们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方能浴火重生。有梦想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发热,这种光和热是我不断创新、追求进步的动力。不懈进行科技探索与创新进取——为祖国的大健康事业作贡献,实现自己从小立下的科学梦,是我终身不息的追求目标。

人物界: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您在真菌病早期精准诊断领域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我们相信无论是您的科技梦还是丹娜生物的科技梦都会实现!

周泽奇:谢谢,谢谢人物界平台给予我和丹娜生物的支持与关爱!有梦才能获得成就,圆梦才能创造未来!

周泽奇博士近照

值班编辑:张欣 审校:金定 制作:张欣


关键词:生物,周泽奇,丹娜,我们,科学,人物,技术 责任编辑:宋薇薇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