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批民营上市公司创始人步入退休年龄,A股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迎来了“二代”接班潮。统计数据显示,以A股民企中目前实控人兼任董事长的公司为样本,58%的董事长年龄超过55岁,60—65岁占比14%、65岁以上占比12%。2010年以来已经退休交班的民企创始人,平均退休年龄为59岁,意味着未来几年大量民企面临创始人交班。近几年,A股市场也频频出现上市公司交班的案例,仅广东A股公司就有信立泰、易事特、蒙娜丽莎、聚飞光电、洁特生物、超华科技、中青宝等多家上市公司已进入接班轨道。这些广东上市公司“创二代”接班后表现如何?资本市场如何看待“二代”接班企业?这些事关民企传承的关键问题值得关注。
接班后业务趋于多元,但利润增速放缓
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后的今天,众多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了交接期,是内部传承还是外聘职业经理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受到传统观念、职业经理人制度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A股民营企业“子承父业”的内部传承为主。以“创二代”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为接班标志,至少有30余家广东上市公司已经实现接班。而“创二代”进入公司工作,为接班铺垫的情况则更多。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将实控人和董事长视为公司权力的两大象征,统计上市民企2010年以来两个职位的变动发现,约有174家公司实控人发生变化,且变更前后实控人姓氏相同,极可能是家族内交接,约有154家公司实控人没有变化,但是董事长发生变化且变更前后董事长姓氏相同,也极可能是家族内交接。由此看来,2010年以来A股或有数百起家族内部的公司权力交接。
那“创二代”接过上市公司接力棒后,表现如何呢?研报显示,创二代接班后,整体上业务趋于多元,但利润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下滑。该研报以上述两类公司为样本,统计接班前后几年公司基本面变化。业务层面,51%的样本公司在交接班后第一大业务发生变化,并且第一大业务营收占比均值由接班前一年的64.4%降至接班后第三年的60.2%,意味着新任领导上任后普遍会进行业务拓展,多元化倾向较强,体现出“创二代”的变革思想。盈利方面,61%的样本公司在接班后利润增速中枢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均值在接班后第一年后基本没有增长,创二代接手后公司基本面持续走弱,未能延续业绩增长并逆转盈利能力的下滑。
同时,记者梳理了30多家广东上市公司“创二代”接班后的表现发现,“二代”在接班后表现各不相同,既有带领企业成功转型,创造新业绩增长点,也有接班后管理不善,企业业绩乏力。
“二代”接班后积极拥抱年轻市场
30多家广东上市公司“二代”以“80后”和“90后”为主,这群年轻的“二代”拥有海归、国际化视野及多家公司管理经验,大多数锐意改革,有很大意愿进行创新。在“二代”接班后,不少上市公司采用了更加创新、多元和年轻化的发展战略,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宝”)算是典型的一个。
成立于2003年的中青宝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游戏开发、运营及发行为一体游戏公司之一,也是中国首支A股上市游戏公司。2020年初,中青宝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瑞杰申请辞去总经理职务,李瑞杰的儿子李逸伦成为总经理。1994年出生、当时年仅26岁的李逸伦正式接管中青宝,成为A股市场最年轻的接班“二代”之一。
李逸伦走马上任后,也展现出年轻一代管理者的特点,他启用年轻管理层,通过“街头文化”与云游戏打入年轻市场,其正式接班前主导发行的《街球艺术》与《街头足球》就大力挖掘了街头题材和年轻化打法的市场潜力。在企业战略上,中青宝提出了“游戏业务与云服务”双轮驱动发展方向。在李逸伦的主导下,中青宝宣布布局云游戏平台,聚焦5G的商业化应用,探索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游戏产业的融合。
不过,遗憾的是,2020年中青宝由盈转亏,亏损约1.35亿元,同比下降360.93%。此前,2018年与2019年中青宝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为正。但是,2021年前三季度,中青宝业绩表现回暖,实现归母净利润1357万元,同比上升730.18%。而近期中青宝更是搭上了“元宇宙”概念的快车,股价大幅上涨。
“二代”接班中,同样注重创新的还有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立泰”)的接班人叶宇翔。叶宇翔接班较早,2004年,30岁的叶宇翔就进入到信立泰,历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2007年获任总经理一职,主管公司的日常管理及并购,两年后,信立泰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这个有着留学背景的接班人,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信立泰曾经是中国仿制药的重点企业,但如今已经把研制创新药当做企业发展的主赛道之一。信立泰在年报相继提到“打造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踏上“创新+国际化”征程。在叶宇翔的主导下,信立泰2020年做出了一系列举动,包括引入凯雷战略投资、筹备定增、转让仿制药盐酸厄洛替尼和利伐沙班等。
“二代”临危受命但难力挽狂澜
与李逸伦、叶宇翔等接班情况不同,部分上市公司“二代”接班时,上市公司已陷入经营业务、资金链等“泥淖”,而“二代”接班临危受命,但往往难以扭转企业颓势。
宜华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故事。宜华集团起家于广东澄海的木材厂,创始人就是被称为“潮汕资本教父”的刘绍喜。宜华系旗下曾拥有2004年上市的宜华生活(已退市)和2007年借壳上市的宜华健康,2018年,刘绍喜还一度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但此后,宜华集团负面消息不断,子公司相继“爆雷”,宜华系陷入困境。
2020年4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宜华生活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于2021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2020年,宜华系爆雷,刘绍喜因债务违约,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021年,刘绍喜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一直以来,宜华系就以刘绍喜和刘壮青、刘壮超父子三人为框架的家族式运作,弟弟刘壮超曾担任上市公司宜华生活的董事长,刘壮青从2016年4月起担任宜华健康的董事、总经理,但刘壮青的上位并不能改变宜华系的经营困境,更未能利用上市公司为宜华系翻身。
如今,宜华健康业绩亏损、负债累累、诉讼缠身,近日更披露控股股东宜华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到了证监会立案调查。在2019年、2020年,宜华健康已经连续亏损,2021年预计会继续亏损3.6—5.4亿元,且公司预计净资产为-1.75亿元至0元,存在“披星戴帽”风险。今年初,宜华健康又因向宜华集团违规担保的一笔债务出现违约,被法院判决为债权人支付4255.17万元及相应利息。
由此看来,在A股市场上,“二代”接班不总是接到“金饽饽”,也有不少像刘壮青、刘壮超兄弟,接班时或接班后企业就陷入泥潭,或者企业突遭变故,需要“二代”们力挽狂澜。比如,“殡葬第一股”福成股份实控人李福成因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李福成之孙成为公司第三代接班人。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途中董事长突然逝世,其还在上大学的儿子汪立继承其全部股权,成为新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