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丽:东亚峰会:引领东亚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

发布时间:   浏览: 1 次  作者:

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是东盟主导下以东亚地区为依托的开放性、战略性合作平台,是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自成立以来为引领东亚合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东亚峰会的由来和演变

东亚峰会成立于2005年,现有包括东盟10国(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和美国等在内的18个成员。

东亚峰会是“10+3”合作的扩展。“东亚峰会”的构想可以追溯到1990年12月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破裂。马来西亚时任总理马哈蒂尔出于对当时欧洲和北美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迅速,而亚洲则相对落后,以及东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地位和作用不突出等考虑,提出建立包括东盟和中、日、韩在内的“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但因美国反对及个别东盟成员疑虑而作罢。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各国造成灾难性损失,激发了各国推进地区合作的强烈愿望,成为东亚合作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997年12月,首届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东亚合作正式启动。1999年举行的第三次“10+3”领导人会议发表《东亚合作联合声明》标志着“10+3”合作迈向机制化。200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第四次“10+ 3”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东亚峰会的构想,得到新加坡时任总理吴作栋支持。

2001年,由参加“10+3”会议的东亚13国26位专家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同年,第五次“10+3”领导人会议通过东亚展望小组报告,建议推动“10+3”领导人一年一度的会议向东亚峰会过渡。2002年第六次“10+3”领导人会议通过《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推动‘10+3’领导人会议向东亚峰会演变”是报告提出的九项中长期措施之一。在东盟推动下,2004年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10+3”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决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

东亚峰会是东亚合作的新起点。东亚峰会的召开是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本地区各国相互依存、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东亚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战略对话论坛的性质定位和东盟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是东亚峰会的两大重要特征。首届东亚峰会通过《关于东亚峰会的吉隆坡宣言》明确指出将东亚峰会建立为一个论坛,就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广泛的战略、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对话,目的是促进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东亚峰会将是一个开放、包容、透明和外向型的论坛,东盟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其他参加国携手合作,推动加强全球性的规范和国际公认的价值观。

东亚峰会的运行和发展

东亚峰会是年度领导人会议机制,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和主持,与东盟年度首脑会议同期举行,迄今已举行14届。东亚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一般每年年中举行东亚峰会外长会和高官会,年底举行东亚峰会领导人会议,通过外长及高官会晤回顾峰会合作,就未来发展方向交换意见。

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东亚峰会每年都通过或发表数份宣言或声明,为成员开展对话合作指明方向。同时,东亚峰会将能源与环保、金融、教育、公共卫生、灾害管理、东盟互联互通确定为重点合作领域,初步形成经贸、能源、环境、教育部长的定期会晤机制。东亚峰会在机制安排上依赖于友好关系、政治意愿和社会规范,在议题设置上多从易达成协议的经济领域入手,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等影响地区稳定与繁荣的非传统安全议题上密切协调,灵活应对,遵循协商一致、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东盟方式”推进对话合作。正因如此,东亚长期以来维持良好发展态势,东亚峰会各成员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贸易、投资、金融、人文、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东亚峰会未来挑战和机遇并存

2020年迎来东亚峰会成立15周年。多种区域合作机制并存竞争,自身机制化水平低和成员协调难度大,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印太战略”、地区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等都给东亚峰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东亚峰会与“10+3”合作、东盟地区论坛(ARF)以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并存与竞争。“10+3”合作已形成体系周密、层次完善、领域全面、合作务实的机制框架网络,是推动东亚合作的实质性渠道。ARF和APEC则分别是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地区合作机制。在东亚峰会逐步改变“务虚”性,议题设置呈现出具有功能性和实质性合作内容的背景下,与上述机制难免会有重叠和竞争。

其次,东亚峰会尚未建立正式的各领域和各层级支撑机制,成员数目众多,各国历史文化情况不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成员之间关系较为复杂,突破东亚地理范畴限制的扩容和跨地区性增加了东盟“小马拉大车”的难度。虽然历届东亚峰会的主席声明一再强调要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这恰恰反映出东盟的主导地位不稳,需要不断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同和确认。

此外,美国推行“印太战略”冲击了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美在南海问题、湄公河合作等问题上对华施压,挑唆离间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增加了东亚峰会成员开展合作的阻力。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疫情为东亚峰会成员发扬传统、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提供了契机。维护东亚合作良好局面,深入推进抗疫和发展合作,是包括中国在内所有东亚峰会成员共同的时代课题和应尽的历史责任。东亚峰会各成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持峰会成立之初的“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平衡推进政治安全合作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坚持东盟中心地位,坚持聚焦东亚和亚太,维护好现有区域合作架构,使合作保持在正确轨道上。

在当前形势下,东亚峰会各成员最为重要的是汇聚团结抗疫共识,推动重振经济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发展大局。中国愿同东亚峰会其他成员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信协作,在政治层面为抗击疫情提供新动力,共同筑牢地区抗疫“防火墙”;在经济层面为经济复苏推出新举措,推动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把东亚打造成“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源;在安全层面为地区和平稳定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东亚特色的多边主义,恪守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为确保东亚持久和平和繁荣发展多作积极贡献。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
返回栏目>>

首页   |    人物界新闻网简介   |    查询中心

人物界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人物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人物界新闻网
京ICP备2001291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