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聆听延庆老兵故事!(三)

发布时间:   浏览: 1 次  作者:实习生韩正

延庆融媒推送【英雄谱红色记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聆听延庆老兵故事!(一)、【英雄谱红色记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聆听延庆老兵故事!(二)现在的他们,轻描淡写地描述着当年的红色印记。他们的故事,,让我们难以平静,他们的伟大,三言两语无法表达。今天我们继续来追忆这些延庆老兵抗美援朝时的峥嵘岁月。

盛瑞林

永宁镇利民街人,1926年11月出生。1947年春被国民党抓兵入伍,1948年12月起义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203师608团机炮连战士,1950年10月入朝。1953年6月退伍。

1950年10月,盛瑞林随着志愿军的队伍第一批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炮兵运输连负责运送炮弹物资。当时,光是运输的车辆,美军每个师就有各种车辆3800多辆,而我志愿军每个军只临时配有100辆负责物资运输的汽车。盛瑞林和战友们多数时候,都是靠着人背肩扛和骡马驮载在敌机的轰炸和枪林弹雨中运送物资,多次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3年6月,盛瑞林回国后复员回到家乡。

英雄的时代印记

刘永珍

永宁镇利民街村人,1932年9月出生。1948年在永宁参军,任209师626团卫生队卫生员。

由于年纪小,刘永珍被安排在209师626团卫生队做卫生员,后又到沈阳,改编到1031部队空军3师。1950年秋,他所在部队接受任务,他们从沈阳乘上火车,经过三天三夜才到达安东(丹东),将为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做医护服务。他说:“那时,我志愿军空军仅有刚组建的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共有各型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的安全保障特别重要。”作为一名航空护士,刘永珍更是丝毫不敢怠慢。每一次飞行员执行任务起飞之后,他都会在塔台上等候,直到飞行员安全返航,他才算完成任务。一旦飞行员发生跳伞等意外之后,他们所在的小组会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对飞行员进行搜救工作。

刘永珍在航空护士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年,直到1953年宣布停战,交换完战俘之后回国。1958年复员转业。

英雄的时代印记

张万蓬

永宁南张庄村人,1930年1月出生,自小与奶奶相依为命,8岁就给地主放牛、种地。18岁时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8年参加解放军,属68军203师609团,曾参加过解放太原的战斗。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入朝作战 , 负伤后回国,1953年复员。

1952年入朝作战,在一次攻防作战中,他的腿被炸伤,为了不拖累战友他曾执意与敌人同归于尽,幸亏两名战友强行把他拖上担架上,冒死把他抬过了封锁线,被送回国在23陆军医院住院治疗。伤好后,于1953年复员回乡。

英雄的时代印记

国振基

永宁镇上磨村人,1926年3月出生,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随部队入朝作战,1951年2月回国,同年6月退伍。

1948年,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兵,国振基被家人藏在了菜窖里,由于有人告密,最终还是没有躲过,成为了国民党士兵。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国振基就此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0月,24岁的国振基随部队入朝。由于国振基所在的部队属于后备支援队,急行军和阻击战几乎成了整个战斗的主导,他们就像一把尖刀刺在敌人心脏上,利用速度和智慧与敌人周旋,极大地配合了一次次的重大战斗,为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脚伤,1951年2月,国振基从朝鲜战场回国养伤,1952年6月退伍,从而结束了他的军人生涯。国振基于196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次党组织活动他都积极参加。2010年,国振基被评为“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时至今日,这张奖状还被老人保存得像新的一样。

英雄的时代印记

单保恩

延庆张山营镇佛峪口村人,1930年3月出生,1949年3月参军,东北空军后勤第四工程队战士。1951年3月入朝,荣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退伍。

1951年3月,随部队赴朝作战。在跨越鸭绿江时,头顶上敌人的飞机不断地盘旋扫射着,单保恩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士陆续倒下,活着的一直在坚持前行,直到半夜才赶到了休整地,短暂的休息后,战士就再一次奔赴了战场。

单保恩老人被分配到了工程连,到了工地,单保恩和战友们借助废弃的矿洞做基础修建工事。因为工具简陋,还要应付敌机不定时地扫射和丢炮弹,单保恩他们不得不一边干活儿,一边拿起武器对付头顶上盘旋的飞机,手里的活儿也就干干停停的,工程进度非常缓慢。单保恩和战友们心里很着急,为了快些完成任务,单保恩他们冒险把敌机投下来没有爆炸的炸弹捡回来,然后把炸药取出来用在工程上。有一次炸药刚点上,人还没来得及跑远炸药就炸了。老人说:“等炸药响完了,尘土还没散,我们就赶紧去往出刨人,活着的就抬回去歇着,死了的也就就地埋了。”

1954年,单保恩退伍回到了老家。回家后的单宝恩唯对军装情有独钟,平时总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仿佛自己还是一名解放军战士。

英雄的时代印记

李金海

张山营镇西羊坊村人,1929年出生,1948年参军,隶属42军125师。1950年10月18日入朝,1951年4月因伤回国,1952年复员。

1948年,19岁的李金海为躲避国民党抓兵跑到昌平,哪知还是被河北省保安团的国军抓去了,但很快迎来了解放,半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建国前夕,李金海随部队南下剿匪,面对匪徒的狡诈、凶残,他从没退缩过,因为作战勇敢,曾多次受到领导表扬。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金海所在的42军125师紧急备战,1950年10月18日,部队接到命令秘密入朝。李金海清楚地记得,当时,每个战士的背包不能超过45斤,包括枪支、弹药、衣服和7天的给养。因为他是师部通信兵,背包比别人的都要重,除了常规武器装备,还有通信器材:红绿旗、信号枪,还有40发信号弹。

据李金海讲,在朝鲜战场上,他是师部通信班的班长,除了参加过四次大战役之外,大大小小的战役,他经历了上百次。身经百战这个词放在他身上毫不夸张。

1952年,李金海复员后,在城建局工作参与了京张公路等工程建设。1961年,响应国家号召,回到老家延庆西阳坊村务农。

英雄的时代印记

胡恩成

1933年8月出生,张山营镇胡家营村人,1948年7月参军,68军202师通讯连,1951年4月入朝,当电话员,在吴川里阻击战中积极勇敢,冒着敌人的炮弹抢修电话线,荣立三等功。曾被弹片炸伤,后在朝鲜帮助恢复家园,搞建设修路、架桥等,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回国,后复员回村务农。

英雄的时代印记

姚乐善

张山营镇姚家营村人,1931年11月6日出生。1948年,17岁的姚乐善报名参军,同年,他所在的区委队被编入龙宣怀县大队,先后投入到西湾子、新保安、下花园、鸡鸣驿、宣化、龙关、赤城、双营子、太原等战斗。1948年4月12日,姚乐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6月,随所属志愿军20兵团68军203师入朝,他作为“铁军”68军中的一员,曾参加过著名的“奇袭白虎团”战斗。1953年,战争结束,姚乐善继续留在朝鲜修路、植树搞建设。1955年5月8日回国后复员,1958年回村务农,先后担任公安员、民兵连长、大队长、村党支部副书记。

英雄的时代印记

张春喜

旧县镇米粮屯村人,1929年4月出生。1948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国民党起义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950年10月入朝,1953年回国,1958年退伍。入朝3年,张春喜跟随部队先后在白仁山、孟山、打到三八线、南汉江又打回来,生死对于20岁出头的张春喜来说早已置之度外,直到 1953 年停战回国。

10年的军旅生涯,让老人对国事、军事、军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英雄的时代印记

吴进臣

英雄的时代印记

李文奎

英雄的时代印记

向全国的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



责任编辑:
返回栏目>>

首页   |    人物界新闻网简介   |    查询中心

人物界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人物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人物界新闻网
京ICP备2001291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