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零面孔 六零面孔 七零面孔 八零面孔 九零面孔 零零面孔 人物推荐

「人物界」苗向光教授:孜孜不倦除虫害,不忘初心做科研

发布时间:
来源:人物界新闻网 作者:李明浩
苗向光  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驱除弓形虫、预防弓形虫感染及弓形虫病的治疗这一冷门领域。
「人物界」苗向光教授:孜孜不倦除虫害,不忘初心做科研

苗向光  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驱除弓形虫、预防弓形虫感染及弓形虫病的治疗这一冷门领域。

苗向光1954 年苗向光博士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毕业于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大学)曾任黑龙江矿业集团高级工程师,后迁居青岛,于青岛市黄岛区乡镇企业局任职。2013 年从机关辞职,2015 年创建北京刚地源弓形虫病医学研究院,专职从事弓形虫防控及弓形虫病的研究。全国公认的弓形虫研究专家,双博士学位,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一级营养师、国际注册健康管理专家(IGME)、基因健康指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多年来对推进弓形虫的科学研究、推广、宣传应用等工作孜孜不倦,组建了国内驱弓形虫系列产品的开发体系。

北京刚地源弓形虫病医学研究院,院长 ; 北京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弓形虫防控中心,主任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弓形虫的防控研究”课题组,组长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交流合作促进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非药物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将军文化协会江西分会高级顾问兼军民共建慈善服务中心,副主任 ;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弓形虫防控研究与健康文化专项基金办公室,主任 ;美国联邦文化教育基金会,客座教授 ;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特色专科联合会,名誉会长 ; 北京艺海博文科学研究院,专家委员。

孜孜不倦除虫害,不忘初心做科研

「人物界」苗向光教授:孜孜不倦除虫害,不忘初心做科研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越发的多样化 :饲养宠物、食用刺生及半熟的牛排等肉类,甚至之前还出现过食用野生珍惜动物的一波热潮,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可能给自身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很少会有人将寄生虫和美食、爱宠联系起来,但偏偏就是有这样一种寄生虫叫弓形虫,千百年来一直存在,却极少为人所知,在不知不觉间不断侵蚀着我们的身体。

而本文的主人公苗向光却是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驱除弓形虫、预防弓形虫感染及弓形虫病的治疗这一冷门领域。

一个不为人所知但却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Manceaux,1908)简称弓形虫,弓浆虫,也叫三尸虫,是细胞内寄生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病。它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球虫亚纲,真球虫目,等孢子球虫科、弓形体属,属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protozoan)。地球上有半数人间接地感染了这种寄生虫。

1954年苗向光博士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国家恢复高考后他报考了鸡西矿业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大学)。在校期间因认真好学成绩优异。在学校教学资质升级后又继续报考,升为大专学历。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多次获得科技改造创新类奖项,成为当地矿业系统总工程师,科技专精,后因工作关系调到山东青岛。

如果不是因为生活的捉弄,现在的弓形虫研究体系中可能不会出现这样一位执着、专注的学者。

苗向光博士的母亲是一位医生,但是在他父亲患脉管炎离世期间却也束手无策,这深深刺痛触动了一个科研人的心,但是苗向光明白,医生并不能包治百病。而后多年其母也因心脑血管疾病离世,这更让他求知的心难以平静。专访时他这样说道:“当我父亲有病的时候我就在看,父亲这么难受,作为一个医生,还是我母亲,她怎么对他的丈夫都治不了,原因在哪啊?所以一直是我一个难题”。

病原体到底是什么?一个疑问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苗向光放弃已有的成绩和生活毅然决然开始学医,并走上了钻研的道路。

抛弃安稳的工作,必定被很多人所不理解,甚至是自己的家人。更何况,他所选择的还是很小众的研究领域。面对诸多的质疑,他并没有放弃。从本科、硕士到博士,苗向光的研究成果在业界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他当时所在的研究所并非国内或国际上的顶级科研机构,缺少高端的研究人才,研究基础、硬件条件和经费都受到限制,然而既然找到了这个弓形虫这个病原体,又怎么能够轻言放弃,肯吃苦的他想攻下这一难关。

经过多年的研究苗向光发现,因为弓形虫寄生于人体细胞内,每4.8小时繁殖一次,高温260°低温260°不死,所以如何观测和检查弓形虫就成为了一大难题。虽然随着科学的进步,目前已有21种化验方法可以检查出弓形虫,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包括各地医院的试剂盒也经常出现漏诊和误诊,参考价值并不大。本来患有严重的弓形虫病,用试剂盒可能检测不出来,也有已经静止的病情被试剂盒检测出阳性。

不能直接看到的话又要如何去研究?

另外,目前西医可以抑制弓形虫的药物如:乙胺嘧啶、磺胺、四环素族药物、螺旋霉素等虽然都能抑制滋养体,但对弓形虫包囊无效。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药物毒性和副作用,并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西方医学几乎无计可施。

想创立一门学科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要在学术上从头起步,白手起家。无论怎样的艰辛也只有靠自己勇敢承担。万事开头难,无数的问题扑面而来,亟需解决。而此时身边的良师益友们仅仅因为往日里对他人品的了解和态度的认可,便纷纷表示了支持。

为了得出实验数据、结果,苗向光博士把被褥搬到实验室里,寸步不离。实验室成了他悉心呵护的婴儿房,长夜漫漫,他待在只有一个人的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兢兢业业的付出、勤勤恳恳的努力,以科研者的决心和创业者的态度,不断探索。他并不准备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人物界」苗向光教授:孜孜不倦除虫害,不忘初心做科研

2012年初,苗向光博士开始筹建弓形虫病医学研究院。在实验室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攻关和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后,终于苗向光博士和他的团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 通过新研发的专利技术打破细胞壁,使研究者可以通过显微观测设备直观的看到血液内弓形虫的状态和活动情况;

第二, 借助祖国传统医学,以白酒为载体融入药食同源的中医配方,以驱代杀,清除人体内的弓形虫。从根本上恢复白细胞功能,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同时缓解和消除各种症状,效果明显。

“他和很多科研工作者一样,都想把自己做出的成绩交给社会。”曾经的同事们这样描述他。

创业的过程很漫长。前期还没有形成产品,就不能销售,没有回报。资金链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每一分投入都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最初共同创业的伙伴都知道:苗向光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甚至还卖掉了房子,更是没有精力照顾家人。整个家庭从不理解到出现裂痕,苗向光都在咬牙坚持自己的事业。而大家当初正是因为认定了苗向光“能吃苦、肯钻研”的特质,才决定一起为这样一份荣耀的事业而努力。

2015年在苗向光博士的主持下,专门研究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的民营科研机构,北京刚地源弓形虫病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正式成立,同年即获评“三A诚信企业”。

2018年初,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批示,成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弓形虫防控中心”,面向全国开展“弓形虫防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的学术研究,为我国弓形虫防控创新与发展提供信息与服务。

学生们常说:苗向光是一个既和蔼又严格的老师。在工作中,苗向光时常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敦促他们不断的思考与进步;在生活中,苗向光对学生们十分关心,因为他知道,科研的路是艰难而又孤独的,因此走上这条路的人都值得尊敬和肯定。

此外,苗向光博士还十分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他认为智商是先天的,情商是可以后天修炼的。他的学生中很多人名字前面都已经有了总工程师、总经理、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津贴专家、省优专家、教授等头衔。近些年,他培养的研究生年年有人获得省级或校级优秀论文等荣誉。

苗向光博士说“未来公司的发展还是以公益为主。”在国家的号召下,弓形虫的防治工作要普及到城市,在每个有条件的城市都设立机构,县区设立工作站,村镇设立工作室。希望将弓形虫的防控知识普及到全国,让更多的人能够充分了解、有效预防。


关键词:形虫,向光,研究,研究院,博士,中国,防控 责任编辑:李明凯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