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启幕。剧场内,苏州交响乐团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为此次艺术节带来丝丝江南韵味;剧场外,“苏州年味”体验周在公共空间热闹开展,在京城吸足了人气。
今晚,作为此次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的“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也将启幕,“苏州年味”体验周提前一天把场子“暖”了起来。
6个“非遗盒子”塞满“苏州年味”
精细雅洁的苏绣精品、造型各异的苏式灯彩、琳琅满目的宋锦制品、喜气洋洋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启幕在即,“苏州年味”已经提前“覆盖”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公共空间。喜庆的红色在此间铺开,清雅的古琴之声于此间弥散,各地游客揣着好奇,驻足停留,猜猜灯谜,弹弹古琴,做做剪纸,沉浸式感受“苏州年味”。
在“苏州年味”体验周,苏绣、缂丝、剪纸、灯彩等苏州非遗被浓缩进了“潮味儿”十足的“非遗盒子”。6个四四方方的、喜庆的“非遗盒子”将有限的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展示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桃里春风,花开富贵”区域展示的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张灯结彩,抬头见喜”区域则展出了剪纸、灯彩、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等物品;“丝情画意,珠圆玉润”区域展示了宋锦、苏绣等闻名世界的精品;在“江南蜜意,团圆如意”区域,苏式糕团、蜜饯、糖果、平望辣酱、碧螺春等非遗美食被一一呈现在游客面前;“贵宾上座,好戏连台”区域展示古琴、昆曲、评弹等极具代表性的“苏州声音”;“虎虎生威,福气满堂”区域则展现了苏州非遗与虎年结合的“N种可能”。
“盒子”与“盒子”的衔接处也被充分利用。御窑金砖、苏派鸟笼、明式家具等苏作精品被“嵌入”其间,与整个场景完美相融。游客穿行其间,处处皆是苏式韵味,处处皆有江南柔情。距北京千里之遥的姑苏城,瞬时变得切实可感。而所有的这些苏州非遗,聚拢成一股浓浓的“苏州年味”,在虎年即将到来之际,给京城带来阵阵江南的馨香。
苏作大师将“苏式美学”带到北京
在“苏州年味”体验周,苏式生活之美是可听、可感、可触碰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公共空间,成为了一个充满浓浓江南韵味的体验空间。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将15台缂丝机从苏州带到北京,“缂丝机都很大,平时我们去外地展示,通常都是带一到两台,带15台还是头一次。”陈文告诉记者,为此,她特地定制了一个大型航空箱,克服重重困难,将它们带到“苏州年味”体验周现场。
通过这15台缂丝机,各地的游客可以现场操作,亲身体验缂丝的工艺流程。陈文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起听抽象的解说,更能让游客弄明白缂丝是怎么一回事,能够让外地游客更近距离地“触摸”苏式生活。
古琴艺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裴金宝也带着一把亲手制作的古琴来到了北京,为各地游客现场演奏充满姑苏韵味的古琴名曲。他向记者展示手中的古琴,“这是一把仿照斫琴名家朱致远制作的仲尼式古琴,我希望通过它来演绎一些充满苏式风情的古琴曲,让北京的朋友们能够感受到苏州的雅致和精彩。”
整个“苏州年味”体验周期间,此类“沉浸式”体验将持续为各地游客带来惊喜。包括核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明式家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宋卫东等苏作大师将一一亮相,与游客现场互动交流。
北京市民为雅致的江南连连叫好
“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将于今晚启幕,提前一天,作为展示周重点活动的“苏州年味”体验周铺垫了一波江南雅韵。许多北京本地的市民循着味儿找来,第一时间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触摸”苏州之美、江南之美。
昨天下午,“苏州年味”体验周活动现场尚未布展完毕,家住附近的朱女士就赶了过来。退休前,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退休后,她又开始研究《乾隆南巡图》,“《乾隆南巡图》上有大量对苏州生活的描摹,我特别地感兴趣,赶巧在朋友圈了解到这个活动,就特地赶过来了。”朱女士在“丝情画意,珠圆玉润”区域驻足,体验了一把用蚕茧制作红梅花。
“在冬季的北京,感受如春的江南,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朱女士说,这也让她对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的其他项目充满期待,“尤其是舞剧《运·河》和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挺想听一听苏州评弹的,之前从来没有听过,想尝试了解一下。”
另一边,“张灯结彩,抬头见喜”区域也围满了人。北京市民王先生体验了一把剪纸,在苏州师傅的指导下剪出了一个迷你版的自己。“我对苏州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去过好几回了。”王先生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围巾,上面有苏绣的小鹿图案,他说,这是他上回在苏州旅行时购得。这一次,他特地为“苏州年味”体验周而来,“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把江南的韵味带来北京,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与北方截然不同的、精致的美。”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待到今晚“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启幕后,“最江南”的苏州将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带去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