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社会 经济 世界资讯 军旅 体育 科普 文化 数码 法治 农业 医疗 房产 汽车 国内新闻

“冰丝带”设计总负责人郑方来自山东宁阳,18年里参与7个奥运竞赛场馆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齐鲁网 作者:刘旭 时慧敏 孙小雯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神秘的“冰丝带”又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2月8日讯 山东电视体育频道消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水立方”成为焦点建筑。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神秘的“冰丝带”又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本届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由3360块曲面玻璃拼成的22条“丝带”,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国家速滑馆为何取名“冰丝带”?国家速滑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建院副总建筑师郑方介绍,运动员在高速冰道滑行时,带出的轨迹如同条条丝带,而场馆外墙由玻璃制作的22道装饰条,寓意着北京2022,因而就有了“冰丝带”的称谓。”

VCG111316267194

那您知道为何是22条“丝带”吗?郑方透露,在“冰丝带”最初的设计草图里,只做了8条“丝带”,但电脑模拟效果不理想,于是设计团队逐渐把丝带的数量增加到50多条,让它看起来更像冰、像纱,可以体现丝带的轻盈感,但是这个方案因工程建造困难而被否决。团队在不断地尝试中发现,北京冬奥会在2022年举办,不如就试试22条丝带效果如何。没想到,22条的丝带数量在速度感的表现和工程建造难度以及远近视觉上,都达到了最佳效果。22条“丝带”既诠释了中国传统“丝”的文化意向,又模拟了运动员快速滑行后留下的印记。

此外,还有一点让郑方感到骄傲的是,国家速滑馆还拥有一颗科技含量极高的“最强大脑”。通过北京建院研发的数字孪生平台,集成了速滑馆的海量数据,用于高精度实时检测场馆的环境、设备系统运行,在保证比赛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节能低碳运行。“从设计到实景,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三维弯曲的结构,通风、管道如何送到屋顶?在数字空间里预先建造出的数字场馆,虚拟的空间建造,由3300余块曲面和平面玻璃组成透明立面,在数字模型里率先被搭建起来。”

不仅如此,“冰丝带”还有一大特点就低碳,郑方介绍,场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12000平方米,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采用二氧化碳制冰,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温差越小,冰面越平整,硬度越均匀,越有利于滑行,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出好成绩。正因如此,“冰丝带”一直希望打造冬奥会历史上“最快的冰”。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也进一步践行了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理念。

VCG111352581464

郑方透露,“冰丝带”在设计之初,听取了王北星、杨阳等世界顶级运动员的意见和建议。郑方表示:“短道速滑名将杨阳曾提出,她在比赛结束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要担心头发在滑冰过程中飘乱影响形象,为此在冰丝带的赛场出口,特意为运动员们准备了小镜子。”郑方透露,类似充满科技和人文关怀的细节,在“冰丝带”场馆内还有很多。

VCG31N1369130049

在采访中,郑方还为市民推荐了拍摄“冰丝带”的最佳打卡点位。场外,奥林匹克塔上俯瞰“冰丝带”、森林公园奥林西路附近步行桥上远望“冰丝带”;场馆内,“冰丝带”幕墙以及比赛场内各处富有动感的建筑设计场景都是拍照的好地方。

除了“冰丝带”的介绍,这位国家速滑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建院副总建筑师想必也会让山东人感兴趣,因为郑方也是山东人,来自山东宁阳。据悉,郑方与奥运场馆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前,郑方就参与到了奥运场馆的设计中,其中,为“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曲棍球场等场馆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据悉,从2003-2021年,他总计完成了7个奥运竞赛场馆的设计任务。郑方曾表示,奥运场馆是他职业生涯中主持设计的最复杂的项目。


关键词: 责任编辑:韩政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