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扔垃圾,不能全倒在一起了,要放在不同的垃圾袋里;‘会烂的’垃圾装在黑色垃圾袋里,‘不会烂的’垃圾放在这个红色垃圾袋里。”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民王丽熟练地介绍道。目前在临沭,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成居民新风尚。这是该县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临沭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据临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冬子介绍,县里围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实际需要,首先完善了垃圾分类功能设施,补齐末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先后投入700余万元,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分类垃圾桶3.7万多个,在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及部分机关先期投放分类果壳箱200余组,通过宣传引导和监督检查并举,全力营造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氛围。
从便民利民入手,根据产生生活垃圾的不同种类,区分农村和城区分类施策,探索形成农村以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为主,设立大件垃圾暂存处和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的“3+2”分类收集处置模式;城区以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为主,设立大件垃圾暂存处和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的“4+2”分类处置模式,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对“有害”类和“其他”类生活垃圾,由垃圾分类收集车运送到定点企业进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可回收”类由再生资源公司每日回收一次,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厨余”类委托有关专业公司托管,每日收集处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
目前,临沭县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已形成良性循环,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500吨,目前已消纳垃圾93.7万吨、发电2.8亿度;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年可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粪污10.8万方,产出有机肥5万多吨;“勤跑腿”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已回收可利用资源3600多吨。通过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能力,提升了城乡环境整体形象。(陈秀焘 石敬山 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