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院良渚校区医务室值班电话忽然响起,正在值班的良渚医院医生敖小青接通后,电话那头传来急促而紧张的求救——一名学生在学校办公室内突然晕倒。
“好的!我们立刻过去,请你们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敖小青和良渚医院护士曾玮立即拿起急救箱,赶往该办公室,只见一名女学生双眼无神地瘫坐在椅子上。敖小青立即上前摸了摸她的颈动脉,并检查了瞳孔和呼吸。“心跳呼吸骤停,立刻心肺复苏!”将患者就地平卧后,敖小青立即开始对这名学生进行胸外按压。
同时,身为杭州余杭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的曾玮,也指示周围工作人员就近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取来,配合人口呼吸操作。“建议除颤,请按下点击按钮!”随着AED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除颤操作结束。
敖小青、曾玮继续轮流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的动脉搏动恢复、四肢回暖、开始喘气,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这时,120急救车也及时赶到。通过切实有效的心肺复苏、AED除颤等院前急救措施,她们将这名学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得益于余杭新时代应急救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救在身边”保障和服务体系。连续三年来,公共场所配备AED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均被纳入余杭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1年底,余杭区AED设备增配至700台。2022年,余杭区AED设备计划再新增100台。
急救用品配备了,谁来使用?对此,余杭区红十字会不断普及“救在身边”实训站点,依托村(社区)博爱家园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教室),方便老百姓“就近就便”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良渚博物院、梦想小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地也新建了红十字救护站,以提升旅游景区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能力和院前急救保障能力。
余杭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余杭区红十字会供图
依托数字赋能,余杭区构建了AED定位、救护员、“急救侠”救护员志愿者队伍、“救在身边”数字平台(救护E站)“四位一体”的应急救护网络,有效提升了院前急救成功率和时效性。
此外,为提高救护员普及率,余杭区红十字会还倡导广大市民考取电子救护员证。在救护员培训合格后,市民可同步转化成为“急救侠”。截至目前,余杭已招募“急救侠”7965人。
为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和“会救更敢救”的社会氛围,余杭还持续普及救人免责相关法条知识,落实激励褒奖措施。例如,余杭区出台了《关于推进红十字关爱生命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非急救专职人员现场应急救护且施救成功,给予1000元奖励,不断调动广大市民学习急救知识的积极性。
“2022年以来,余杭区红十字会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532场,培训人数6.1万人,救护员达到1万余人,在成功施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成效。构建‘救在身边’保障和服务体系,也让余杭成为了一座温暖的城市。”余杭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十四五”期末,该区将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现场急救响应体系,力争实现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户籍人口)累计达40%以上、救护员取证率(户籍人口)累计达8%以上。(谭琴、吴培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