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一幅水清岸绿生态美的画卷徐徐展开。长江72.6公里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长江江苏段再现水清岸绿、江豚游弋喜人景象,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7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发布会——美丽江苏建设专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永续发展,逐步呈现美丽江苏图景。
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深入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江苏成立美丽江苏建设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统筹协调全省美丽江苏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省美丽江苏建设领导工作。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美丽江苏建设的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深入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一是生态美境建设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大力提升空气质量,“江海河湖”统筹改善水环境质量。二是美丽宜居建设工程。提高住有优居的住房条件,打造美丽宜居标杆城市。三是畅达交通建设工程。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建设广覆盖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四是水韵江苏人文工程。培育苏韵文艺精品,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五是文明新风倡导工程。开展文明城乡创建活动,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六是绿色发展提升工程。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园区,壮大绿色技术创新载体。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江苏建立“双碳”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机构。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探索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评估、监管体系。
守护一江清水! 长江72.6公里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季鸣介绍,在长江大保护方面,江苏把13个设区市一体纳入,明确共抓长江大保护责任,制定出台江苏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以及20多个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
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退出长江72.6公里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碳排放强度、能耗强度显著下降,长江江苏段再现水清岸绿、江豚游弋喜人景象。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为抓手,推进南北联动、跨江融合、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沿江地区GDP占全省比重超过77%,科技研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比重均达到全省的85%左右。
建立健全“双碳”政策体系 全力推进长江江苏段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长江经济带中水网密度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不仅是长江下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地区,而且辐射和带动中上游经济社会发展。”季鸣表示,下一步将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推进长江江苏段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是加快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落实《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生态美境建设、美丽宜居建设、畅达交通建设、诗画江苏品牌、文明新风倡导、绿色发展提升六大工程,推进美丽江苏监测评估和试点示范工作,建立健全美丽江苏决策咨询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双碳”政策体系。出台江苏碳达峰实施方案,有序引导各地区、各领域落实全省碳达峰主要目标、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省级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住建等碳达峰重点领域专项实施方案和专项保障方案编制工作。
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牢牢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加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打造具有长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城乡风貌,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江苏PM2.5平均浓度十年下降54.8% 交出“高颜值”生态环境答卷
2012年到2021年,江苏PM2.5平均浓度下降54.8%,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22.1个百分点,达到82.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尹荣尧介绍,2012年到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从5.4万亿元提升到11.64万亿元,增加了115.6%,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了25.8%、24.4%、40.7%、46.9%,PM2.5平均浓度下降54.8%、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份“高颜值”生态环境答卷来之不易。江苏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依法依规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7275家,关闭退出4739家安全环保不达标、低端低效的化工生产企业,化工园区定位由54个减少到29个。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自愿碳排放权交易。制定清洁生产发展规划。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累计完成治气重点工程3万余项;推进排污口“查、测、溯、治”省域全覆盖,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591条;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双90%”目标。
出台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办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等文件,创新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江苏十年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227.23万套 60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实现安居梦
2011年至2021年,江苏累计实施棚改227.23万套(户),60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公共供水服务实现城乡人口全覆盖,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能力增长了2.9倍……十年来江苏在城乡美好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范信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发展快、人口多、密度高的省情特点,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始终致力于探索符合江苏实际、凸显江苏优势的美好人居环境营造路径,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百姓住房条件、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城市建设品质、乡村建设质量、城市管理成效等五方面显著提升。
百姓住房条件显著提升。2011年至2021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1年的10.60%提高到2021年的25.56%,省政府连续10年把棚户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实施棚改227.23万套(户),60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城镇棚户区改造完成任务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
全省住房公积金十年累计缴存16053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9476亿元,支持超过258万户居民贷款购房,个人贷款金额与支持户数位居全国第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连续5年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10042个,惠及超过1000万人。
建成绿美村庄近1万个!江苏美丽乡村将“向往的生活”照进现实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介绍,2011年以来,江苏先后组织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提升等系列行动,特别是2018年以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接续推进“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广大乡村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观感美到机制美的美丽蝶变。
在村容村貌方面,江苏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在全省打好村庄清洁季节战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邳州经验”在全省推广。2019-2021年,共有12个县(市、区)入选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在出行条件上,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率100%。村绿院美成效明显,累计建成绿美村庄近1万个,全省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村庄绿化景观。
下一步,江苏将实施好“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二二二”示范建设计划,加快建设“三美一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十四五”时期建成20个示范县、200个示范镇、2000个示范村,让“农村美”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明标识。提升乡村风貌保护水平,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注重构建高水平管护机制,建立清单化、专职化、硬性化的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农村环境公共设施持续稳定运行、长久发挥作用,让江苏的乡村美得更加持久、更有品质、更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