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社会 经济 世界资讯 军旅 体育 科普 文化 数码 法治 农业 医疗 房产 汽车 国内新闻

保定:打造“两个新样板”建设品质生活之城

发布时间:
来源:河北日报
偏僻山乡从“贫中之贫”到“黄土生金”,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省内前列,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路更宽,水更清,园更多,古城“颜值”不断刷新……十年砥砺奋进,保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原标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保定:打造“两个新样板”建设品质生活之城

蓝天白云下的保定城区。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偏僻山乡从“贫中之贫”到“黄土生金”,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省内前列,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路更宽,水更清,园更多,古城“颜值”不断刷新……十年砥砺奋进,保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定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抢抓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苦干实干,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打造新样板,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

乡村新名片

骆驼湾蝶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年人均收入增长17.4倍

远处青山绿水、山川秀美,近处花团锦簇、人头攒动……盛夏时节,游客慕名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赏山村新貌、品农家美食。

“俺们村现在是网红打卡地,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每月挣的比之前一年都多!”唐宗秀笑意盈盈,边打扫着小院,边感叹如今的好日子。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深入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扶贫工作,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十年来,骆驼湾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脱贫致富路上苦干实干,发展起食用菌、高效林果、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50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17480元,增长17.4倍。

昔日贫困闭塞的村庄,蝶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骆驼湾村“黄土生金”的巨变,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定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把产业支撑作为着力点,保定市分层次发展脱贫致富产业,提升产业科技力、附加值,乡村产业不断向纵深拓展。立足“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目前,保定已在脱贫地区累计培育25个优势特色产业,827个特色产业基地,形成15个产业帮扶模式,让农民增收有了底气,也为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创新名片

全国首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与2100余名院士专家携手合作

在长城汽车徐水试验场内,一款魏牌汽车在无人驾驶状态下,在道路上完成了行驶、转向、制动等复杂的驾驶动作,而控制这一系列操作的“司机”,却在26公里外的哈弗技术中心。

“这是我们联合华为、中国移动共同开展的5G自动远程驾驶技术的示范应用,整体网络时延误差只有毫秒级。”长城汽车副总裁石庆松说。

“不断创新,保定的‘长城’已成长为世界的‘长城’。”石庆松说,长城汽车从一个地方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大型跨国汽车集团,在海内外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研发设计人员达1.5万余人。

厚植高精尖特企业发展土壤,一批企业转换新动能、布局新赛道、拓展新空间。

在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涞源厂区,一台台先进的生产、实验设备有序运行。这里生产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导电型和高纯半绝缘型碳化硅单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高端晶片的市场空白。

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保定被确定为全国地级市中首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是全省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重要城市。

目前,保定市已与69个全国学会、2100余名院士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强大科技资源有效服务了全市116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263%,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经济发展插上“创新”翅膀。

协同发展新名片

“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京津合作项目达665项

朝阳大街往北,两座颇具现代气息、紧紧相依的大楼,就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以前,这里只是两栋普通的写字楼,现在,成了京津冀科创企业的孵化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目前,这里已吸引中国信通院等319家京津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成为京保协同合作的典范。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北京中关村“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2015年落地以来,这里搭建起一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管家式的“类中关村”服务体系和运营模式。

近几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市全力推动交通、产业、生态“硬协同”的同时,也在向标准、体制、规则等“软协同”方向转变。

“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我们聚力推动产业联动、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七个一体化。”保定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毛苏宇介绍,随着三地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壁垒的破除,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出新空间。

目前,京津保三地已在异地养老、医保定点互认、职业资格互认、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改革等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保定市紧扣“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的定位,全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深化联防共治生态环保,联建共享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京津保地区在交通、产业、生态等方面率先联动。到2022年6月底,累计与京津合作项目达665项,总投资7238.96亿元。

文化新名片

建设全国博物馆之城和全国书院之城,让历史文化名城“活起来”

7月15日,63岁的张欣带着孙女来到保定市博物馆,刚踏上二楼,孙女就被墙上的立体动画所吸引,旧石器时代的历史在这面墙上被生动演绎出来。

“老馆只能透过玻璃罩看那几样物件。”张欣说,新馆硬件提升了、陈列物品多了,还运用了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你看,孩子都挪不动步了。”

“让观众以多种方式感受保定深厚的文化内涵。”保定市博物馆副馆长于素敏介绍,去年开馆以来,这里已接待游客26万人次,备受欢迎。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定市聚焦让历史文化名城“活起来”,提出建设全国博物馆之城、全国书院之城,打造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会客厅,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提供文化滋养。

淮军公所博物馆、保定水利博物馆等相继开放,中国古动物馆加快建设……博物馆是城市的“有形历史”,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近几年,保定不断加大各种博物馆的建设,打造“百馆之城、宝藏保定”的品牌。到目前,全市已拥有备案博物馆23家,其中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国家三级博物馆6家,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推进全国书院之城建设,与河北大学共建莲池书院,社区书院、景区书院、学校书院多元化发展,现已建成开放41个书院。

一个个闪亮的文化“金名片”不断涌现,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保定特色文化符号被不断强化。

城建新名片

出门见绿、城水相依,打造环城水系景观带

5月1日,环城水系北湖公园建成开放,王东是跑步爱好者,每天都要到这里跑上几圈。

今年10月,保定首届环城水系国际马拉松将在这里举行。“跑道两侧,一边波光粼粼,一边树影婆娑,人在画中跑,多么惬意!”王东说。

历史上的保定,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去年8月,保定市高标准规划实施环城水系项目,对黄花沟等8条河流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将环城水系建成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主城区景观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抓住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保定开展了聚焦城市管理“新颜值”行动,扎实推进城市转型更新,加速补齐城市短板,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

推窗可见绿,转角遇到美。因地制宜,拓展城市绿美空间,去年,主城区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02个,绿化面积42.95公顷,今年计划再建100个口袋公园,居民“10分钟美好生活圈”逐步形成。

古城保护改造,是“颜值修复”的重中之重。眼下,保定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作正加紧进行。建成后,这里将面貌全新,中西合璧的建筑画廊、多元交融的文旅游廊将成为保定城市旅游的新地标。

从一条河、一面墙、一条路,到一个小区、一处商业中心,保定城区正以看得见的速度越来越美。出门见绿、城水相依,一座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渐行渐近。(河北日报记者寇国莹、李连成)


关键词:保定,发展,创新,城市,博物馆,产业,保定市 责任编辑:宋薇薇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