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边真佑。李嘉娴摄
昆明2月6日电 题:韩国“欧巴”扎根昆明16年:我在第二故乡出品“匠心”
“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度过青春时光,收获了事业、爱情和家庭,几乎从未想过要离开。”冬日昆明,午后阳光明媚,安静的社区街道上,行道树斑驳的光影投射在一家咖啡店门口。店里,韩国老板边真佑正在忙碌。馥郁的咖啡香气中,边真佑告诉记者,这是他在中国昆明度过的第16个温暖如春的冬天。
2004年,边真佑离开家乡韩国首尔,来到中国昆明的云南大学学习汉语。当被问及为什么在中国众多城市中选择昆明时?边真佑爽朗一笑说,“我的朋友告诉我,学汉语就要去韩国人很少的城市,才能脱离母语依赖环境,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图为边真佑夫妇正在制作咖啡。李嘉娴 摄
事实证明,边真佑的决定颇为明智。如今,他的汉语几乎听不出口音,甚至会说一些昆明话,能一边说着韩语招待同乡客人,一边用昆明话同牛奶配送员打招呼。韩国首尔与中国云南,已经在边真佑身上悄然融合,也被他装进了自己的咖啡店里:招牌和灯带上的韩文、昆明牧场的牛奶与普洱生产的咖啡豆。
“不过,更令我惊喜的是昆明的气候和环境,这里温暖、干燥、阳光充足,一年四季都很舒适。”边真佑说,“我也热爱云南的美食,喜欢云南各个地区的菜系,它们之间毫不相似,却都非常美味。”凭着热爱,边真佑在回韩国服兵役两年后,于2007年重返昆明,并就此“扎根”。
毕业后,边真佑留在昆明成为一名咖啡师。他告诉记者,在韩国咖啡文化十分盛行。“韩国街头很多咖啡店口味独特、出品稳定,价格却往往很实惠,所以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忠实顾客。在昆明开一家这样的咖啡店,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边真佑坦言,咖啡的制作成本主要来自机器和原料,要想做到高品质、低价格,就必须有所取舍。
于是,他放弃了价格高昂的全自动咖啡机,把成本尽量花在优质食材上,以手动萃取保证每一杯咖啡的稳定出品。尽管非常辛苦,制作速度也慢,可边真佑却甘之如饴,“希望让顾客以惊喜的价格喝到惊喜的味道。”从担任咖啡师到自己当老板,边真佑始终坚守“匠心”做咖啡,也因此与曾是客人的昆明姑娘刘姝含结缘,在第二故乡收获人生挚爱。
图为边真佑正在为客人端上咖啡。李嘉娴 摄
这些年,边真佑与刘姝含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他们还游览了云南的很多古城、古镇,欣赏古朴或民族风格的建筑,留意坚守匠心的手艺人。边真佑认为,“城市在发展中应当保留自己的底色,尽可能地保护古城、古建筑与传统的手艺和文化,才能使城市拥有独特的魅力。”
2021年12月,边真佑拥有了两个新的身份——丈夫和店主。边真佑每天忙碌在咖啡店里,获得妻子的鼓励和顾客的肯定,双重快乐使他干劲满满。春节假期,边真佑夫妇放弃休息,坚持每天营业,只为不让熟客跑空。
“我爱咖啡,我也爱这座城市,我希望和爱人一起让更多市民喝到好喝的咖啡。”边真佑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