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社会 经济 世界资讯 军旅 体育 科普 文化 数码 法治 农业 医疗 房产 汽车 国内新闻

华为“造”车,谁该害怕

发布时间:
来源:凤凰网
刚刚过去的周末,满屏都是华为“第一台汽车”的消息。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视频中,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汽车,在道路上来去自如,也许很多人还不相信,华为居然真的“造”出车来了。

有的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有的人直到看见才会相信,二者命运截然不同。

刚刚过去的周末,满屏都是华为“第一台汽车”的消息。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视频中,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汽车,在道路上来去自如,也许很多人还不相信,华为居然真的“造”出车来了。

然而“大人,时代变了”,2021年起汽车产业将绕过传统专利和技术壁垒进入电子化时代,华为只是踢出了临门一脚。

其实说是华为的汽车,也不太准确。从“造车”消息公布之后,华为一直在强调自己不造车,而是要帮助车企造更好的车。这种表态或许另有深意。所以对于发布的新车型,他们用了个很巧妙的措辞——“Huawei Inside(内置华为)”。

但不论如何,对于一些智能汽车厂商来说,华为一口气公布这么多技术,而且都还做得不错,简直是有点降维打击了。

股市这边,经过周末2天的情绪酝酿,A股、港股新能源车顺势迎来一波汹涌涨势,不管与华为有没有合作关系,反正汽车概念板块全线被轰上了涨幅榜最前面,几乎霸榜了整个行情页面,华为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电子这些概念股掀起集体涨停潮。

所以有人说,当天的A股大涨其实不是“牛”市,而是“汽车”市,真没毛病!

而华为自身,自然而然在市场上顺利收获了一大波关注度,晋升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头部玩家。

就在几个月前,还有不少人认为,造车救不了被“卡脖子”的华为。没想到,今天华为通过一己之力又一次搅动了新能源汽车概念股。

1

连放“炸弹”,惊艳四座

4月16日,华为就放出了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在发出实车路测视频,从媒体视频上看,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的车辆,在城市道路中自如穿梭,能够完成左转、进入右转专用道、自主超车、规避“鬼探头”等等动作,而且游刃有余。

不过在进入十字路口时谨慎有余,距离“老司机”驾驶水平显然还比较远,但操作已经可以用“细腻”来形容,测试全程安全员0次接管。

华为轮值董事长直言:华为提供的自动驾驶能力“比特斯拉好多了”。

当然,这套智能驾驶技术也不便宜,用阿尔法S原版和华为HI版价差计算,刨去其他软件和硬件设备,估算得出华为智能驾驶大约价值8万元。这一价格水平比特斯拉稍高。但鉴于部分车友看完视频后反映,华为智能驾驶技术优于特斯拉,业务8万元也许不算离谱。

视频引起许多新能源车爱好者关注。在一些车友群,人们纷纷转发相关视频,对华为智能驾驶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热烈讨论。

接着4月17日,再次瓜从天降,上海车展上又有一系列重要消息曝光。

首先,华为“友商”图鉴部分曝光。

包括阿尔法S搭载的是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708公里。这应该不是华为和国内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唯一合作项目。事实上,此前华为、宁德时代、长安汽车等曾经被曝开启合作造车项目,新车型即将推出。而在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中,依旧采用一、二级供应商模式。

其次,华为新能源汽车技术部分曝光。

在地图导航技术上,华为高精度地图拟年内商用,正在一线城市采集数据;智能驾驶技术上,此外还有华为MDC810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正式发布,算力高达400+TOPS属于“高算力玩家”。

再者,就是一颗终于成熟的大瓜——车载鸿蒙OS。

阿尔法S华为HI版也实现了华为鸿蒙OS的首次上车。华为鸿蒙2018年发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快3年,除了最先登录的场景智慧屏外,其他方面目前声音不大,甚至还没搭载到手机上。

如今华为将鸿蒙系统安排“上车”也算是个意料之喜。阿尔法S的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将使用麒麟990A座舱芯片,目前已经支持24个应用生态,功能包括高精度地图、音乐、视频等。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鸿蒙不是华为的舒适区》提到过,华为在多个领域积极布局,以从“战略封锁”中求生存。这些领域包括云服务、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移动终端、移动支付、线上娱乐等等。华为将自己的身影,融入到中国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鸿蒙正是链接这些领域的IoT网络的操作系统。

很显然,对现在的华为来说,车子只是一个载体,没有必要下场与“友商”们抢食;真正之前的商业模式,是把握上游生态,开启流量变现的入口。

那么鸿蒙,就是这个入口的钥匙。

2

华为:”特斯拉“们的降维打击来临

从年初承认入局汽车产业,华为至今没有太多消息;而在本次上海车展上,一口气打出这么多个技术“炸弹”,让华为大出风头。

这让人不禁感叹,这几年才开始关注汽车赛道的华为,才真的是那个搅动中国市场浑水的“鲶鱼”吧!于是就有不少人,开始将华为与“初代鲶鱼”特斯拉,以及蔚来、小鹏、百度、小米等造车势力进行对比。

说来也巧,就在上海车展这几天,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界的标杆特斯拉又出事儿了。4月17日晚,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公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自动驾驶期间撞树并引发火灾。事故导致车上两名男子丧生,轿车也被烧得仅剩下一个车架。

按理来说,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应该是最靠谱的那一批。特斯拉在智能驾驶技术上不仅拥有自主智能驾驶软件FSD,还拥有与台积电合作的Hard Ware智能驾驶芯片,基于其庞大用户基数,还能因此持续沉淀海量数据推动其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进化。但即使如此,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依然事故不断。

而华为智能驾驶技术,正好可以对标研发中的特斯拉FSD Beta版本。而如果说二者之间难以量化对比,那么华为做的另一件事,对其他玩家来说就真的是“降维打击”。现在某些新势力能做好定速巡航、自动泊车就已经烧高香了。

阿尔法S华为HI版将搭载3颗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这是华为自主研发的专利,据称要将激光雷达成本压缩到200美元(约合1400元)左右,成本大幅下降。

激光雷达曾经高昂的价格曾经让马斯克也望而却步。而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这是微波雷达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如果真的被华为做成了白菜价,不仅对特斯拉的路线构成“降维打击”,其他智能驾驶公司也势必受到严重冲击,更不用说那些连辅助驾驶都还没整明白的新势力。

再进一步试想,如果将创新、研发能力转化成市场份额,其他玩家怎么打?如果激光雷达能做成白菜价,那么电池、芯片等等其他硬件呢?智能驾驶软件代码本身呢?那些最近加入赛道、还么造出车子的玩家,现在压力应该非常大。毕竟,不是所有公司都拥有华为的创新、研发能力。

因此,华为在这周末的成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营销上),都等于给这个市场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不论你是技术全栈自研的新势力,还是想要分一杯羹的科技公司,在我积累到足够数据之前,如果你们不能接近我的水平,就只有被我打败。

3

跨越两条曲线的“技术狂”

华为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在技术研发方面,对自己太狠。

缺点之二,是喜欢悄悄干活。

2011~2012年,造“机”新势力小米,通过高性价比手机+互联网饥饿营销手段打开了国产性价比智能手机市场,安卓手机市场已经完成原始积累,进入激烈洗牌期,大小品牌逐鹿中原。正是在这个时期,华为经历过非常痛苦的蜕变。

刚刚下场自己制造手机的华为,在思维上陷入了纠结。本已是世界500强通讯企业,是个纯B端企业,在C端存在感非常微弱,品牌效应处于市场“十八线”,做了几年套餐机型,是真正意义上“充话费送的手机”。当时的市场并不看好华为,跟消费者之间交流存在不适应,具体技术路线也存在不确定性。

但当时华为有一件事特别坚决:终端事业部必须坚决干下去!当时所有人都在攻击华为,将其说得一无是处。就是在这种舆论状态下,华为内部出现了一种声音:华为想做什么事情,市场上没有人可以小觑。

从另一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华为这家公司的性格——在刚开始引进莱卡镜头时,华为就开启算法滤镜研发。当时行业大部分做法是直接购买莱卡滤镜,毕竟自己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还有可能失败打水漂,不是一笔“好生意”。因此:1.华为与那些浮躁的妖艳贱货不一样;2.华为想做时间的真朋友,而不止于酒肉。

看准一个赛道之后,这种无惧波动、杂音,死磕未来竞争力的长期主义精神,让华为熬过了手机业务最难走的时期。事实上,华为当初的策略,在现在看来非常正确。君不见如今拥有自主算法的华为、小米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后赢家之一,而从当年“中华酷联”到“华米OV”,笑到最后的只有华为一家。

也正是借助从上个时代走来时,积累的自主研发能力,华为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再次扶摇直上。

只是如今华为处境更加艰难罢了。

从2019年开始,特朗普政府针对华为等中国企业不断加码制裁,企图卡主中国高科技企业“脖子”。先有上游的台积电表示可能断供,后有三星和海力士的“落井下石”,华为零部件供应告急,随之而来的是华为高端手机产量难以为继的状况。

在下游,一些国家和地区迫于特朗普的压力,表示将不使用华为技术、设备,竞争对手开始在海内外市场对华为展开反攻。

更要命的是,这几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增长乏力,手机用户规模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尤其在中国,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人均手机持有量数量已经大于1,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存量市场,创新空间和市场空间双重封顶。

行业内卷已肉眼可见。主打高端手机的品牌在节约成本、探索下沉市场,而以性价比机型著称的品牌,如今却在向高端机型攀登。IoT、轻量化、价格区间、不提供耳机等配件……大家重合度越来越高,行业故事也越来越相似,搏斗也越来越贴身。

如果不能开拓新市场、找到新增量,所有玩家都会深陷这场没有增量的争抢中。而华为的自救,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它与其他智能手机玩家一同放眼远眺,寻找下一阶段增长“金矿”时,刚刚拉开序幕的新能源汽车故事,成了他们共同的答案。

而华为如今率先跑了出来,艳惊四座。

4

结语

2021年1月,特斯拉在欧洲注册量仅占当月所有注册纯电动汽车的3.5%,而在去年1月还在5%以上。仅仅一年内就下滑严重。2021年后,当全球减排目标再次提高时,特斯拉肯定会与对手展开完全规模的较量困境。

市场认为,中国是特斯拉“翻盘”的关键。2022年特斯拉总交付销量的40%以上将来自中国,有分析师认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景气度提升,在牛市情况下,将至少为特斯拉的股价贡献每股100美元的估值溢价。

可是最近,特斯拉在关键的中国市场,是幺蛾子不断。

先是被5部门同事约喝茶,历史罕见,然后是登上地方台“3·15”晚会。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然而稳定、安宁确是华为得不到的奢望,一直在骚动。为了在“制裁”中求生,华为今年8月推出“南泥湾”项目,借三五九旅屯垦的典故,喻指当下艰苦的环境。每一回合的“制裁”和行业变局下来下来,华为的末日时钟,都在不停地往逆时针方向拧。

正是这种对死亡的恐惧,驱使华为提着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而回望公司历史,一路走来踏实的每一步,如它所愿,成了泥泞中行稳致远的定力。

这是华为的重生之日,也是新能源车格局大变天的开启之日。


关键词: 责任编辑:赵军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