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彭阳县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从提升拓展土地产出能力、深入挖掘粮食科技创新潜力、强化粮食生产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升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山川田野。
农田必须是良田
6月,绿油油的禾苗茁壮成长,新修建的高标准农田层层环绕,漫山遍野的桃杏挂满枝头,浓绿填满沟壑、浸染山梁,到处是欣欣向荣的画卷。
“地里全部种上了庄稼。”看着成片的农田,马瑞喜上眉梢。
今年元宵节刚过,在彭阳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的马瑞被抽调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专班,负责新集乡和古城镇两个乡镇4万亩农田建设工作。
施工过程中,马瑞早出晚归,按照高标准农田“宽、大、平”设计标准,以每台机械每天作业面积100亩的速度,督促19个标段在春播前完成建设任务,确保粮食顺利播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彭阳人深知这个道理,并付诸实践。
彭阳县现有耕地102.56万亩。2000年,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县上开展机修梯田建设,并把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和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有机统一到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上来。
“全年修建20万亩高标准农田,45天超额完成任务,位列全区第一。”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虎治礼介绍,截至目前,全县修建高标准农田53.85万亩。
季节不留闲,土地不留空。
彭阳县在建设良田的同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力争多种一亩、力争多收一斤。
“累计整治违法图斑1136个,恢复土地面积87.9亩,腾退耕地绿化苗木1230亩,盘活利用撂荒耕地1718亩。”彭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曹建刚介绍。
走进彭阳县,极目远望,山丘起伏,梯田绵延如带,黄土坡换了新颜。
通过修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耕地,土地产出能力得到提升,实现粮食单产提升,年粮食总产量居全区前列。
2021年,彭阳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7万亩,在受旱情况下,仍然实现粮食总产量3.89亿斤,其中冬小麦平均亩产356斤、玉米平均亩产660斤。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稳产量、稳增收,科技是关键。
彭阳县发挥“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科技增产行动,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高产、耐旱、耐寒等品种和种植模式攻关,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确保粮食增产提质。
“因地制宜推广‘3+2’‘4+3’等种植模式,在玉米株数不减少的前提下,增加大豆种植。”彭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宏璋说。
今年,彭阳县用20天时间落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3.3万亩,超出自治区下达任务1.3万亩。通过玉米套种大豆,帮助种植户实现一田双收、稳粮增豆、一种多收。
按照“一地一方”同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指导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对此,古城镇川口村党支部书记田得洲深有体会,他种植100多亩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后,亩均增产3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进入新时代,彭阳县进一步实施粮食生产农机装备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实施机种、机收,推广应用无人机植保,采用“互联网+农机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通过加强现代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6年以来,累计产粮24.25亿斤。”曹建刚介绍。
截至目前,彭阳县实施农业创新示范推广项目10余项,全县554台智能终端监测设备,对农机作业、远程调度、机耕质量实行24小时监控,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
从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从应用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和装备技术,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彭阳县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农民成为光荣的职业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户在大豆免费供种基础上,每亩给予200元补贴,地膜补贴40%。”新集乡上马洼村村民赵银付种植50亩玉米,一次性获得补贴1万元,相当于卖3头牛的利润。
为了让农民成为光荣的职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彭阳县稳定并优化种粮收入补贴政策,完善并常态化实施玉米大豆种植者补贴政策,探索实施种粮农民综合收入补贴政策。
“今年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3.45万亩,预计验收并兑现补贴资金4690万元左右。”彭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先后出台蔬菜基地建设、小杂粮种植、加工设备补助等奖补政策,年均出台各类奖补政策20余项。
“购买农机每台补贴50%以上,减轻了机械投资压力。”彭阳县种粮大户高飞学笑眯了眼,联合收割机已经下单,今年秋季收购玉米就能派上用场。
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新产品补贴力度,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和特色、复式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对当年新购置的青饲料收获机械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累加补贴20%。
同时,出台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大豆价格保险实施方案,推进种粮保险提标扩面;通过信贷产品创新、利率优惠等措施,引导粮食生产主体采取更有效率、更加绿色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粮食综合产能。
保障粮食安全,农民是主体。
5年来,彭阳县不断完善粮食生产保障机制,强化粮食生产投入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各项涉农政策,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确保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齐头并进,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5年共计发放各类粮食补贴2亿元,其中耕地地力补贴1.5亿元、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2000万元,自行出台种植补贴3000万元。
良好生态环境厚植农业底色
一场雨水过后,连片整齐的农田里,玉米、大豆油绿茁壮,沿西沟流域生产路盘旋而上,滴灌设施正把水送到土壤里。
“以前是陡坡地,一旦遇上大雨、洪水,庄稼连泥带水都被冲进沟里,常常是有种无收。”彭阳县自然资源局职工苏广宁说。
2021年,彭阳县统筹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在修建高标准农田时,沿山修建可蓄水的鱼鳞坑、筑地埂,拦截坡面径流,让雨水全部留在树坑和地里。
地处黄土高原的彭阳县,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盛产小麦、玉米、胡麻、荞麦、豆类等农作物,素有“粮仓油盆”之称。
留住一方水土,才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彭阳县坚持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实施梯田建设,涵养水源,改善生态。
年复一年治理,彭阳县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34.31%,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1.1%提高到80.58%,每年减少向黄河排放泥沙1087万吨。
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肥不外流,过去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8年以来,累计产粮16亿斤,亩均产量800斤以上。”陈宏璋介绍,坡地改梯田,水土保持生态项目让农民种地有了保障,收入大幅提高。
彭阳县有红河、茹河、安家川三大河流,水资源总量8920万立方米,水库联蓄联调,为土地提供优质水源,农田灌溉面积16.3万亩,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6%以上。
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实施“数字化孪生”灌溉技术,传统农业转向绿色发展。
红河镇宽坪村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种植冷凉蔬菜亩均浇水109立方米,相比大水漫灌节约50%以上,农作物“雨露均沾”,产量提高50%。“用水量减少不说,还提高了灌溉效率,促进土地增收。”彭阳县水务局农水股主任吴进财说。
夏季,红河镇徐塬上的冬小麦一片金黄,到了收割的时候;大片的玉米如同绿色地毯,从山顶向山脚下铺陈;豆秧已有三四十厘米高,大棚里蔬菜一茬接一茬上市。
希望的田野孕育着新的丰收,彭阳县这块土地正在“绿”起来、“肥”起来、“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