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青海广袤的大地上,处处能看到群众安居乐业、团结奋进的美好景象。
过去一年,青海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防返贫与提质量同步推进、稳政策与建机制同步实施、促巩固与抓衔接同步落实,制定出台“1+5+7+N”有效衔接政策机制体系,建立健全“2411”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强化监测预警,返贫风险消除率保持在80%以上。
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地在青海大地上铺展。
产业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兴办产业是重点。
3年前,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的吾热玛一家,通过加入合作社和到户产业资金分红实现了脱贫。如今丈夫先琼是生态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她本人也在乡上的文化产业园学习青绣,为家里贴补家用。
为更好解决牧民群众就业问题,2021年,青珍乡投资300万元建起文化产业园,发展“青绣”、玉石雕刻等文化产业。目前,青珍乡已经和相关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吾热玛和同伴们绣出的每件绣片将以10元-15元不等价位定向出售,这项产业预计每年能为当地牧民群众带来15万元的分红。
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稳定,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也会更稳定。去年,青海持续强化产业帮扶,将年度中央财政有效衔接资金的50%以上用于各类产业巩固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更加稳固。
在“电商+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下,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荣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经营的牦牛养殖基地与民和不少合作社农户签订了牦牛和牛羊肉收购协议。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益,还为周边三个村带来了红利,为农户带来了增收。
“基地建设使用了三个村村集体的发展资金,一年要给三个村分红大概11万元,同时,个别农户把少量的牦牛寄养到我们这里,按照合同约定,每年年底会根据生产销售的实际情况给寄养牦牛的农户分红。”张学荣说。
走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就要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业态,增加新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1年,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青海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牦牛青稞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并实施了牦牛、青稞(油菜)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牦牛、藏羊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个农业产业强镇、2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此外,全省省级示范社、家庭农牧场分别达到802个、575个,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2家, 扶持10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特色产业优势凸显。
农村更有看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2月27日,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松巴村,一幢幢风格古朴的院落坐落在黄河岸边,映衬着碧波荡漾的黄河水,虽然草木还没有返绿,但依然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对2013年以来修建的26.75万座农村户厕进行拉网式摸排,对问题厕所立行立改,安排改造农村户厕3.46万座,支持建设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完成1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乡村整体面貌不断提升。
环境的改变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催生了产业的发展。如今,松巴村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村民做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开起了酩馏酒庄,“去年五一,我们接待了近7000名游客,火爆的农家乐旺季每天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呢。”松巴村村委会主任角巴才让说道。
生态景区的打造,让贵德县生态价值转变成了经济价值。除了贵德县松巴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青海还相继涌现出了如湟中千紫园、互助卓扎滩、尖扎德吉村等热点景区,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1年以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 ,落实乡村振兴示范试点、促增收和民生改善等十大专项行动。确定225个村(场)开展示范试点,树立了一批产业兴旺、三产融合、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典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农民更有劲头
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是根本
着力发展奶牛养殖业,打开了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大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助推村民奔小康。在享受到红利的同时,村民趁着乡村振兴的春风继续加油干:“我们为村民提供厨师、服务员等相关就业培训,并让村干部及村民到省内其他地方取经学习。同时,村里在山上修建栈道和亭台楼阁,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到了旺季,每天接待游客达4000人次,旅游生意相当火爆。”驻村第一书记袁明利说。
如今的青海,越来越多农牧民顺应发展,通过当地政府、企业组织的各种培训,尝到了做“新型农民”的甜头。
前不久,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农牧部门举办了第二期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班,以藏羊养殖技术、疾病防治以及农牧区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为主,组织学员到海北州各牛羊养殖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实地观摩学习,让牧民开阔眼界。
乡村振兴要实现农民富裕,农民要富裕,能力是关键。2021年,青海完成高素质农牧民培训1万人以上,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15071人,并通过土地流转、农资、农机等农业补贴政策,对高素质农牧民进行了扶持。
村民的钱包鼓了,思想转变了,思路开阔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就更有信心、更有斗志。
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就要向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收入,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合理分享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更多享受到产业兴旺的成果。
2021年,青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实现了“三个高于”,全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青海各地正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并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