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哥哥,我终于做到了” 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成为“杨根思连”战士
9月,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光荣入伍。12月,肖荣基下连分配到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他想对肖思远说——
“哥哥,我终于做到了”
肖荣基为老连长杨根思整理床铺。闫辰旭摄
“肖荣基!”
“到!”
“我来自河南新乡,今年18岁。今天,我光荣地成为‘杨根思连’第6986名战士。”
12月10日,来到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的第10天。站在杨根思广场,面对杨根思雕像,我庄严宣誓。
那天,风很大,天很冷,我却热血澎湃。喊出这句话时,我的声音格外洪亮。我想告诉哥哥:我做到了!我终于做到了!
9月20日,结束了在河南省延津县人武部的新兵役前训练,我身披“参军光荣”绶带,胸戴大红花,踏上了前往新兵训练基地的列车,开启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新兵连生活。
相比役前训练,新兵连的训练强度更大。本以为有几个月的训练基础,我会很快超过同年兵,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兵。没想到,第一次摸底考核的成绩就给我浇了盆冷水:引体向上做了2个,6个才合格;3公里跑了14分30秒,刚达到及格线;战术训练成绩25秒……
晚上,坐在训练场上,想到天边的哥哥,我惭愧不已。这时,班长夏海川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询问了我的考核成绩后,拍拍我的肩膀说:“好兵都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肯吃苦,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说罢,夏班长带我来到单杠前,一遍遍示范,教我领会动作要领。胳膊练得酸痛,我们就“切换”项目,练习跑步,一直练到很晚,我们才回到宿舍。
从那天起,我开始主动为自己“加码”。跑步训练,战友跑3公里,我跑5公里;引体向上,战友练20个,我练40个;战术训练,战友练3遍,我练6遍。训练间隙、吃饭后、熄灯前,这些点滴时间,都是我的“加餐”时间。
在一遍遍高强度训练中,我的双手磨破了皮,胳膊和腿都不同程度受了伤,但我真切地体会到,是军人就要有血性,就要有敢打敢拼、赴汤蹈火的劲头。尽管每天练得筋疲力尽,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精神更饱满、“兵味”更足,我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我常想,当年哥哥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也许,这就是他入伍后第一次休假回家,我看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的原因。是部队的熔炉,让他脱胎换骨,淬炼成钢。
一次,新兵连组织拉练,我们需要背负30公斤物资在规定时间内行军20公里。第一次拉练,战友们都很兴奋。但走着走着,有的战友脚掌磨出了血泡,有的战友不小心扭伤了脚,还有的战友累得瘫坐在地上……
当时,我的脚上也是大水泡叠着小水泡。休息时,我第一次向战友讲起哥哥在高原巡逻执勤的故事。“当兵后,我才体会到哥哥当年吃的苦、流的汗,但他从没有喊过苦、喊过累,永远那么坚强、乐观。”听我讲完,战友们没有人说话,但我从他们泛红的眼眶中,看出他们读懂了哥哥的坚守。最终,我们互相搀扶着完成了拉练。
新兵连的两个多月,战友们评价我,只爱训练、不爱说话。那是因为我总是想着怎样才能离哥哥“更近”,我只能通过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新训考核,我的所有课目都取得了优秀成绩,其中引体向上、战术训练取得满分。
下连前,我曾站在月光下,对着哥哥的照片许愿:“希望能分到英雄连队,沿着哥哥的足迹一步步走下去。”11月30日,班长通知我被分到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也更理解了哥哥曾说过的那句话:“打不倒自己的,终将成为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和想象中一样,英雄连队到处充满英雄的气息。一下车,我们便进入杨根思广场,一座高大挺拔的雕塑引人注目:老连长杨根思怒目圆睁,正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雕塑底部“特级英雄杨根思”几个字十分醒目。
穿过广场,便来到了连队。在连队门厅最醒目的位置,是鲜艳的“杨根思连”连旗和“三个不相信”的誓言。早已等候多时的班长热情地接过行李,带我们来到宿舍区。路过一间宿舍时,班长介绍:“这里有老连长杨根思的床铺,每天早上我们都会为老连长整理床铺。”
班长还给我们讲起了连队的传统:新兵下连看的第一部纪录片是《杨根思》,读的第一本书是《特级英雄杨根思》,学的第一首歌是《杨根思连连歌》,晚点名时点到的第一个名字是“杨根思”……
听着听着,我的泪水润湿了眼眶。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也有一群战士这样纪念哥哥,他们将所在的班命名为“肖思远班”。点名时,一声“肖思远”,全班齐声答“到”。此刻的我,正站在英雄的队列里,和边防战士一起铭记英雄。
第一天的紧张生活很快结束。第二天,在期待中,我们走进连队荣誉室,浓郁的战斗气息扑面而来。1950年11月29日,长津湖战役中,时任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奉命坚守1071.1高地东南侧的小高岭。当敌人发起第9次进攻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
“一个杨根思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杨根思’站了起来。”在一面面锦旗前,连长向我们介绍,和平时期,连队圆满完成了国防施工、抢险救灾和保卫边疆等重大任务。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任务结束后,连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在摆放着一件防弹衣的展柜前,连长为我们讲述了维和烈士李磊的英雄事迹。“这是烈士李磊的防弹衣,还残留着英雄的血迹。2016年7月,南苏丹朱巴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当地时间7月10日,始终冲在最前沿执行任务的105号步战车遭受火箭弹袭击,下士李磊、四级军士长杨树朋壮烈牺牲。”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除了胜利一无所求。”连长面向我们坚定地说,“从长津湖畔走来,‘杨根思连’官兵就是这样一直紧紧追随着老连长的脚步。”
站在荣誉室内,聆听着不同时代连队英雄的战斗事迹,我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力量——作为英雄连队的兵,任何时候都要“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如今,我来到“杨根思连”已接近一个月时间。在这里,我时刻都能感受到英雄的气息。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休息时,我常会到老连长的床铺前坐一坐。我想,天边的哥哥一定听到了我和老连长的“对话”,他在激励我将英雄精神融入血脉,扎根军营,苦练本领。
(肖荣基/口述 胡瑞智、冯雨整理)
图①:肖荣基参观“杨根思连”荣誉室。图②:肖荣基进行战术训练。图③:肖荣基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