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昆明市官渡区正细化产业发展路径,聚焦房地产、汽车销售、大健康、现代物流、批零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旅游+、数字经济、金融服务业、商圈经济十大发展赛道,瞄准新的产业赛道,点燃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在全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中一展官渡风采。
地处昆明发展中心轴,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密布。随着“五网”建设和沿边开放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大道交错纵横,凭借着高效的资源分配、精细的职能分工、更低的交易成本、更优的发展机会,官渡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商贸流通和商品集散地。一个个响当当的市场在官渡大地上迅速成长,昆明人的“菜篮子”“果篮子”“米袋子”……全国最大的野生菌市场,全国五大茶叶市场之一等都在官渡区。
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片树叶”,撑起年交易额达110亿元大市场
在云南康乐茶文化城,茶香四溢。占地面积140亩,年平均交易额逾百亿,康乐茶城以“城”为名,从面积和商户规模看,“城”字名副其实——已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五大专业茶叶市场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
600多家茶叶铺,4000多名茶叶从业人员,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产品,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创业故事。而茶叶销售早已跨越传统茶叶产品的渠道,当上了直播带货潮头的弄潮儿。
“现在直播带货占据了店面销售额的70%,就单场直播来说,最多的时候人数在5000人以上,单场最高销售额纪录破50万,粉丝基本是在五六万之间。”康乐茶城商户杨帆说,自疫情开始后他们开始转战直播带货,目前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在康乐茶城里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20多家,整个市场带动了4000多人的就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全省600多万茶农的增收,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出大市场的力量。”据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党支部书记王文娜介绍,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消费人流有一定程度减少,市场方正千方百计通过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渠道进行拓展。
市民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买菌子。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昆明人的“菜篮子”
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坐落于东三环虹桥立交桥南侧,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17060平方米,流动摊位2000个。该项目是云南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并作为构建昆明现代都市农业“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工程,项目总投资3.5亿元。
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承担着昆明市80%的蔬菜供应量,服务昆明市人口超过50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昆明“菜篮子”。这里的蔬菜将被运往昆明市各个菜市场,基本上你在市场上能见到的蔬菜品种这里都有。
“担负着昆明蔬菜批发和保证市民基本生活重要职责的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拥有固定商户533户,非固定商户2000余户,其中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256户。常年交易的单品达到150种,日均交易量为3200—3500吨。”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办公室主管陈云坤介绍。
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是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市场的繁荣不仅拉动了经济,也促进了就业,市场带动就业2000余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服务本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西南地区较具规模的区域性蔬菜专业批发市场。
云南野生菌背后的大产业
去年一首《红伞伞白杆杆》火爆全网,今年一首《菇勇者》再次火遍全国,野生菌不光是云南人的挚爱,也受到了全国网友的关注。
每年的七八月份云南的雨水多了起来,云南各地大山里的菌子在雨水的滋润下也逐渐多了起来。又到了每年吃菌子的季节,走进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这里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菌子让人目不暇接,来自云南各地“买菌大军”开启了采购模式。
“作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市场,除了助推云南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带动众多创业者和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这里还催生了不少新职业:松茸鉴定师、洗菌工、刮菌工、打包工、分拣师……像松茸鉴定师和洗菌工,月收入可以达到上万元。”据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市场部经理李春能介绍,每年野生菌销售的高峰期适逢大学生的暑假,不少大学生来到市场里勤工俭学,每个月都可以挣到五六千元。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四季供货、全天交易、种类最多、品质最佳的野生菌交易市场,现有商户1200多户,交易经营食用菌在260种左右。一朵小小的野生菌也串联起全省的大产业,整个产业直接带动约23万人就业,间接带动餐饮、旅游、康养、加工、物流快递等行业就业人群达300多万人。2021年,市场交易额超80亿元。
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商贸业是官渡区传统优势产业,昆明人的“菜篮子”“果篮子”和“米袋子”,除了这些有关柴米油盐的一地烟火之外,安个小家也是人生大事,而在官渡,家具可以实现“一站式”采购。
作为市场主体数量全省第一的县区,官渡区综合市场也是领跑昆明,在彩云北路世纪城附近方圆几公里范围之内,聚集了多个大型家居综合商业体。
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官渡区政府“保姆式”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的因势利导,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如春雨般的滋润涵养。
近年来,官渡区创新建立“亲清茶座会客厅”“商会调解工作室”等平台,建立由区级领导及区属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事处、驻区商会和民营企业多方协同参与的“政商直通车”线下平台,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难题。今年以来,全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创性地打造“党务+政务+服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可实现自助办理生育登记、城乡医保等28项事项。
今年2月,官渡区首批2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正式“上岗就位”,这是官渡区强化社会监督,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倒逼党政机关和行业部门履职尽责的一项重要举措。官渡区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推进“集群注册”试点,以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为要求,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
通过不断畅通市场主体意见反馈渠道,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点问题,推动市场主体翻倍增长,截至目前,官渡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5.8万户。(郭武辉、吴丽霞、虞杨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