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锐财经)
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
企业贷款利率大幅降低
2021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2021年下半年,人民银行前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着力统筹做好信贷跨年度衔接,稳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人民币贷款实现了全年同比多增。2021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比年初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31.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达32.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7.3%,普惠小微授信户数4456万户,同比增长38%。
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
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2021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38.3万亿元,同比增长9%。初步统计,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保持平稳。2021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20.11万亿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比2019年多增3.36万亿元。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报告》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宏观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管好货币总闸门,稳住宏观杠杆率。2021年末,宏观杠杆率降至272.5%。
稳妥处置重点高风险机构。果断有序接管包商银行、华夏人寿、新时代证券等10家“明天系”金融机构,平稳完成包商银行破产清算。华信集团风险处置基本完成,安邦集团风险处置进入尾声,海航集团重整计划已获法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指导有关地方政府稳妥处置方正集团等大型企业风险和恒丰银行等多家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集中整治金融乱象,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清退无牌互联网资管机构、无牌支付机构、股权众筹平台、违规网络互助平台。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关停封堵境内外互联网外汇交易平台。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办金融、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
影子银行风险大幅收敛。及时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及配套实施细则,资管产品规模稳中有增,结构不断优化,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提升,风险显著收敛。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隐患明显减弱。
实现总量稳、结构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以我为主,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徐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