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生工程项目,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正加紧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通讯员 鲍卫平 摄
2022年5月13日讯 在刚刚过去的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医生潘宏光奔赴福建泉州,“千里”救治一名先天性双侧声带麻痹的宝宝,为其开展“声带外移固定术”,目前宝宝已康复出院。这是潘宏光医生的“硬核技术”,目前在国内能开展这项手术的医院并不多。
在老深圳人的心中,遇到疑难重症首选北上广,然而,近年来这一就医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深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为主线,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健康水平更高,医疗服务更优,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的深圳,疑难重症患者求医不用再跑北上广了,优质医疗资源更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
不断巩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五一”小长假结束后,不少市民主动到核酸检测点排队测核酸。“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长假回来做个核酸检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市民张先生说,核酸检测点设置在社区,市民下楼就能测核酸,很方便。
深圳按“每3万人1个便民核酸点”的标准,打造“1530”核酸服务圈(步行不超过15分钟,排队不超过30分钟),推出“核酸点一键查”掌上服务,93.6%的社会面病例均在便民核酸检测点成功“早发现”。今年以来,深圳投入医务人员8万余人完成五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市日最大检测能力(单管)达到182.22万管,基本具备1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能力。
面对严峻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深圳始终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坚持“动态清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发疫情处置,不断巩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织牢“防护网”。
疫情发生两年多来,深圳在疫情防控中坚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启动市疾控中心整体改造工程,完成全市二、三级医院传染病防控救治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升了监测预警、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人员转运等疫情防控核心能力,守护着全体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3.53岁
近年来,深圳卫生健康事业着力“促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院内医疗服务向院外健康服务延伸,从传统诊疗向精准诊疗转变,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让居民少生病不得病更长寿。
这5年来,深圳人的健康状况怎么样?2021年,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居民健康白皮书——《2020深圳居民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过去5年,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的2.5倍。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70元提高到134元;婴儿死亡率1.14‰、孕产妇死亡率4.79/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4.87%,这几个核心健康指标,深圳持续保持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20年,深圳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53岁。
为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我市坚持不懈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健康深圳建设的法治保障、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社会动员体系逐步健全,实施11项健康深圳行动计划,13项“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中深圳提前完成10项。与此同时,我市持续实施艾滋病、癌症筛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32项专项防控项目,组建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13个医防融合项目组,推动形成“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健康管理”一体化闭环。
按规划,到2025年,深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将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4.53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5/10万和2.5‰以下,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8.5%以下,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达到50%以上。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提高到3.63张
来自陕西咸阳83岁的毛女士2019年8月确诊膀胱癌,曾辗转广州、深圳等多家医院治疗,包括使用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均不见好转。今年2月,毛女士赴港大深圳医院就医,借助“港澳药械通”药物厄达替尼,治疗效果良好。毛女士已于4月7日出院。
作为“港澳药械通”首个试点,港大深圳医院目前已引进13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4种进口医疗器械,为大湾区患者带来福音,已有逾450人次享受试点政策福利获得及时救治。
让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深圳市民,这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创新性规划建设以“市级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山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医学院校来深办医,促进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强化防治结合、医院与社康上下协同服务,医疗卫生高地初步形成。
深圳高水平医院建设成效显著,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达到7家,三甲医院达到25家。截至2021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241家、床位6.40万张、执业(助理)医师4.56万名,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提高到3.63张。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深圳加强社康机构规划建设,提高社康机构建设标准,同时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康,社康机构达到829家。在深圳,市民15分钟内可抵达最近医疗机构就医、在社康中心也能找到专家看诊、高血压等8种特定疾病社区首诊打“五折”……
“在家门口的社康就看上了名医,不用到大医院扎堆就诊,如果病情较重还能通过绿色通道,转到医院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省心又便捷。”家住侨香村社区的李女士说,深圳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了百姓心坎上。
原标题:健康水平更高 医疗服务更优 深圳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