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2月14日电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将于12月19日举行,这是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新选制产生新面孔,开创新气象,对于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以及香港特区有关法规,新一届香港特区立法会将由90名议员组成,其中包括选举委员会选举的议员40人、功能团体选举的议员30人和分区直接选举的议员20人。
新选制
新选举制度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制度保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新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日前,资审会裁定153人立法会选举候选人资格有效,1人无效。
海报制作:邓豪俣、王申
资审会的制度设计有利于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总体要求。一方面坚决把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在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之外,另一方面确保选出管治能力强的坚定爱国者。
与上一届立法会相比,此次选举产生的议员人数从70人增至90人,新增了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议员。
选委会新增了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和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的代表界这一界别,与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基层、劳工和宗教等界,立法会议员、地区组织代表等界别一起构成了五大界别的新架构,选委会委员总人数也由1200人增加至1500人(目前暂时空缺52个席位)。新的选委会架构更加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具有更广泛代表性和先进性,更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有利于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新选制下,选委会增加了赋权。除了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候任人,选委会还选举产生部分立法会议员,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这样的制度设计使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具有共同的选民基础,从而在立法会内形成稳定支持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的力量,这对于改善香港特区的行政立法关系,加快形成良政善治具有重要意义。
新面孔
盘点此次153名候选人,其中有约一半系首次参加公职选举。这一批新面孔背景身份多元,来自香港社会各个阶层,为政坛注入新鲜血液。
海报制作:邓豪俣、王申
候选人中既有商界、学界、专业界的精英翘楚,又有来自社会基层的劳工、职员、中小企业经营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又有讲普通话的“港漂”、台湾地区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国籍的“老外”;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参政者,又有充满冲劲和创新力的年轻人,参选者的多元化可谓前所未有。
候选人的多元化背景充分说明,“爱国者治港”绝非要搞“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爱国者治港”的舞台很大,这一原则不仅有明确的标准,而且有丰富的外延。在“爱国者治港”旗帜下,新选制最大限度拉长包容多样性的半径,画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这个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圆。
新气象
新选制开创新气象,选举没有“躺赢”,回归良性竞争。在选举委员会界别,51名候选人竞逐40个议席;在功能界别,67名候选人竞逐30个议席;在分区直选,35名候选人竞逐20个议席。全部90个议席都有竞争,没有可以自动当选的议席,这是香港回归以来从未有过的。
海报制作:邓豪俣、王申
更重要的是,在新选制下,选举回归为民众谋福祉的初心。一个个候选人走入“劏房”笼屋、渔港农户,一份份竞选政纲聚焦经济民生话题。竞选活动不再只是互相抹黑中伤、“为反对而反对”,而是更加理性、公平、有序,更加注重民生和发展议题,更加注重展示、比拼参选人的能力和素质。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新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有效增强了民主选举制度的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及公平竞争性,更能体现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提高治理效能,为香港民主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