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巴南区姜家镇居民石崇鑫十分高兴,家里的房子刚刚装修完成,儿孙们从城里回来,也都有了自己的房间。“以前的房子又破又旧,不敢住人。”石崇鑫兴奋地介绍道:“现在建好了崭新的楼房,住起来很有安全感。”
石崇鑫居住的房屋地处重庆市巴南区姜家镇老街,这里曾经是有名的棚户区,很多房屋为C、D级危房。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16年8月,姜家镇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2019年12月,居民高高兴兴住进了新家,从此“忧居”变“安居”。
从困难事到顺心事
受历史、地形等限制因素,场镇规划比较无序。姜家镇房屋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大部分都是C、D级危房,还有一些已经垮塌。有的是独栋房、连体房、夹心房,改造一栋就牵扯好几户利益。有的坐落在高切坡、排洪渠上,设计建造难度大。有的买卖未过户,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交叉,未办理房屋登记手续,矛盾纠纷多。情况十分复杂,许多群众无法单户自行排危改造,只能望房兴叹。
2016年8月,为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响应群众棚改意愿,姜家镇启动棚改项目。由于矛盾多、遗留问题复杂,前期危房鉴定、诉求收集、居民共识形成等耗时长,实质性启动较为缓慢。为此,姜家镇镇、社区两级党组织同频共振,党员干部逐户走访,调解矛盾,党员户主动带头示范。2018年9月,姜家镇棚改终于实现破冰之旅,真正大规模开工建设。2019年12月,房屋主体工程竣工交房。
社区居民李磊是第一位接房人,他总是逢人就夸政策好。“感谢政府给我们做的好事情,以前的老房子一到下雨都漏,住得提心吊胆。现在我的新房子两层楼80多个平方,安逸得很。”如今,李磊把一楼门面改为餐馆,生意红火,一家人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要我改”变“我要改”
在项目启动初期,居民因对政策不了解,纷纷处于观望状态。为了打通群众“隔心墙”,姜家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满足规划和用地要求的基础上,推出C级危房修缮加固、D级危房原址重建方案。
这个方案保证了房屋改造前后的建筑面积、使用功能、产权性质均不改变,既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能让群众住上满意安全的房屋,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改造方案明确后,姜家镇积极促进居民有效参与改造,提高主动性。社区干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清单,由过去“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场镇群众多为老年人,对设计图纸一窍不通,工作人员耐心细致解释,确保设计方案满足群众利益。从设计到竣工,姜家镇始终坚持方便群众的原则,推动政策“有温度”地落地落实,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满足群众诉求,给予设计微调,整个项目微调达1000余处。
姜家镇棚户区改造工作是我市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上游新闻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2013年以来,重庆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1.77万户,直接惠及群众111万人。其中,2021年计划改造2万户,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1.91万户、247.58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全市将以“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为目标,聚焦城镇D级和C级危房搬离整治,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10万户,持续保障人民群众居住安全,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