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科动态 互联网+ 科技人物 科技创新 区块链 财经人物

李晓华:数字技术加持 赋能“服务+制造”创新深入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新华网
8月15日电(记者 陈听雨) 2022年是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成立五周年。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8月15日电(记者 陈听雨) 2022年是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成立五周年。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晓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晓华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制造和服务正在深入融合,并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加持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李晓华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从成本优势到规模竞争力;随着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培养出了原创的创新能力,同时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配套也更加齐全,已经呈现出创新型制造的优势。

当前,数字经济正处于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过程。李晓华认为,今后一个阶段,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进一步提升,是制造业培养更加综合的竞争优势的过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经济是其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的领域。科技创新催生了制造业的新形态。

李晓华表示,数字科技的发展、应用以及与产业的融合,赋能制造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多方面、全方位的作用。

首先,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从价值链最前端的研发设计,一直到最末端的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技术都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在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发阶段,一些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发支撑手段。

其次,数字技术在改进产品质量方面也发挥所长,把人从一些相对枯燥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精确度也要比传统的人工方式高很多,对把控产品质量有很大的改进。比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就能找到最优的工艺参数,在此状态下运行生产,良品率就会显著提高。

第三,数字技术有利于降低成本。面对人工成本的上涨,数字技术在生产线中降级成本的作用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第四,数字技术增强了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相对较为刚性,是面向规模生产的,一个产品定型之后就大批量生产,如果要改动生产线,投入是非常大的。但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生产线的柔性提高了,能更好地适应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第五,数字技术提高了生产线的响应速度。从前,制造企业的生产部门和它的销售终端中间,有一个较长的时滞,生产部门可能不了解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也不清楚产品处在供应链上的哪个环节。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整个供应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数据实时反馈到制造企业,企业能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排单系统,安排生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变得更快。

最后,数字技术拓展了制造企业的增值服务的空间,这涉及到服务型制造的范畴。传统的制造企业更多地是制造产品、销售产品;现在,企业可以在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额外的服务性质的业务,通过服务获得收入和利润。利用数字技术,制造企业能够开发的增值服务或者说服务型制造的模式种类变得更丰富、更多元。

尽管如此,李晓华表示,现有研究数据表示,总体来讲,我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做得比较好、转型效果较明显的企业还是少数。

他分析指出了制约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些因素,包括企业制造能力本身的制约,整体数字化水平的制约,企业数字化能力和人才的制约,以及数据开放流通共享方面的制约。

数字技术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近年来,服务型制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被视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背后反映出了中国制造要实现从大到强、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李晓华对此讲解,服务型制造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服务型制造,就是制造企业在所生产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一些增值服务活动,这是由制造企业围绕自身生产来开展的,同时,服务活动又提供给制造企业的最终用户,仅限于制造企业本身的业务,是从产品向服务的延伸。

而广义的服务型制造,制造企业可能开展的服务不是基于自身产品本身开展的增值服务,而是为了让产品更好地销售,或者让用户更好地使用,而开展一些增值服务。比如一些金融相关的增值服务。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呈现出服务活动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今年是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成立五周年,身为联盟专家,李晓华认为,服务型制造的快速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制造业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想要完全掌握产品的技术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不专业化,就提供了让制造企业开展服务业务的空间。

其次,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除了需要产品,还需要产品更加差异化,或者产品中涵盖其他个性化服务,这就对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服务型制造的开展和模式创新,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如今,制造业的产品不仅仅是单一的物理性的产品,而是一件产品外加软件,甚至是和云端服务高度连接、高度集成在一起的,那么就需要服务型制造企业提供很多差异化的服务。

立足十四五新时期,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对此,李晓华认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制造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并创新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未来肯定有非常丰富的新模式涌现出来,企业要结合自身和所在行业的特点,把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的着力点。”他说。

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晓华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既凸显了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也为服务型制造的快速深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相信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制造强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积极的贡献。”他说。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陈听雨) 2022年是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成立五周年。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晓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晓华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制造和服务正在深入融合,并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加持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李晓华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从成本优势到规模竞争力;随着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培养出了原创的创新能力,同时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配套也更加齐全,已经呈现出创新型制造的优势。

当前,数字经济正处于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过程。李晓华认为,今后一个阶段,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进一步提升,是制造业培养更加综合的竞争优势的过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经济是其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的领域。科技创新催生了制造业的新形态。

李晓华表示,数字科技的发展、应用以及与产业的融合,赋能制造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多方面、全方位的作用。

首先,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从价值链最前端的研发设计,一直到最末端的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技术都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在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发阶段,一些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发支撑手段。

其次,数字技术在改进产品质量方面也发挥所长,把人从一些相对枯燥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精确度也要比传统的人工方式高很多,对把控产品质量有很大的改进。比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就能找到最优的工艺参数,在此状态下运行生产,良品率就会显著提高。

第三,数字技术有利于降低成本。面对人工成本的上涨,数字技术在生产线中降级成本的作用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第四,数字技术增强了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相对较为刚性,是面向规模生产的,一个产品定型之后就大批量生产,如果要改动生产线,投入是非常大的。但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生产线的柔性提高了,能更好地适应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第五,数字技术提高了生产线的响应速度。从前,制造企业的生产部门和它的销售终端中间,有一个较长的时滞,生产部门可能不了解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也不清楚产品处在供应链上的哪个环节。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整个供应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数据实时反馈到制造企业,企业能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排单系统,安排生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变得更快。

最后,数字技术拓展了制造企业的增值服务的空间,这涉及到服务型制造的范畴。传统的制造企业更多地是制造产品、销售产品;现在,企业可以在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额外的服务性质的业务,通过服务获得收入和利润。利用数字技术,制造企业能够开发的增值服务或者说服务型制造的模式种类变得更丰富、更多元。

尽管如此,李晓华表示,现有研究数据表示,总体来讲,我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做得比较好、转型效果较明显的企业还是少数。

他分析指出了制约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些因素,包括企业制造能力本身的制约,整体数字化水平的制约,企业数字化能力和人才的制约,以及数据开放流通共享方面的制约。

数字技术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近年来,服务型制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被视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背后反映出了中国制造要实现从大到强、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李晓华对此讲解,服务型制造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服务型制造,就是制造企业在所生产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一些增值服务活动,这是由制造企业围绕自身生产来开展的,同时,服务活动又提供给制造企业的最终用户,仅限于制造企业本身的业务,是从产品向服务的延伸。

而广义的服务型制造,制造企业可能开展的服务不是基于自身产品本身开展的增值服务,而是为了让产品更好地销售,或者让用户更好地使用,而开展一些增值服务。比如一些金融相关的增值服务。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呈现出服务活动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今年是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成立五周年,身为联盟专家,李晓华认为,服务型制造的快速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制造业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想要完全掌握产品的技术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不专业化,就提供了让制造企业开展服务业务的空间。

其次,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除了需要产品,还需要产品更加差异化,或者产品中涵盖其他个性化服务,这就对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服务型制造的开展和模式创新,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如今,制造业的产品不仅仅是单一的物理性的产品,而是一件产品外加软件,甚至是和云端服务高度连接、高度集成在一起的,那么就需要服务型制造企业提供很多差异化的服务。

立足十四五新时期,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对此,李晓华认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制造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并创新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未来肯定有非常丰富的新模式涌现出来,企业要结合自身和所在行业的特点,把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的着力点。”他说。

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晓华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既凸显了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也为服务型制造的快速深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相信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制造强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积极的贡献。”他说。


关键词:制造,服务型,企业,数字,技术,制造业,产品 责任编辑:宋薇薇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