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有消息称,多名滴滴员工入职曹操出行,例如曾在滴滴专车事业部担任总经理,负责代驾、专车和区域网约车业务的龚昕担任曹操出行CEO,滴滴有意在适当时机并购曹操出行。
曹操出行公关负责人于丰对记者表示,“该传言为不实消息,曹操出行无任何与此相关的意向或举动。本月曹操出行会有新的业务发展动作落地。”
实际上,在出行行业,各平台之间的“吞并”并不足为奇。滴滴最初成立时,便是通过并购融资等一系列资本运作而坐稳网约车行业“头把交椅”。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专家安光勇对记者说道:“市场上之所以有此传闻,可能是因为滴滴的基因里就带着强烈的并购因子,其领导层很多也有着高盛、凯雷等投行背景。当国际市场上可运作的范围缩小,滴滴自然会把目光转向国内。”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在网约车出现初期,滴滴通过资本运作加持一直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以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为标志,行业进入相对稳定的一超多强格局。如今,市场都在关注,烧钱模式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国内网约车行业下一阶段商业模式会如何变化。”
梳理发现,2010年以易到用车上线为标志,国内网约车行业出现,之后各大网约车平台陆续上线,并在资本加持下开启“烧钱”模式。根据天眼查APP数据统计显示,自2010年以来,有出行业务的企业累计融资112笔,已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达3070亿元人民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说:“出行行业曾经在融资与并购的支持下,获得了超常发展。融资与并购推动出行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快速占领新市场和消灭激烈市场竞争,有效地提升了市场份额。”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高德、美团打车、曹操出行等多家网约车企业通过各种补贴方式,拉拢用户、招募司机,力求重新划定市场版图。
其中,高德曾通过推出新人券、“暑期免佣季”活动以及部分地区司机注册后送5000元福利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司机。“美团打车”新版APP则用不同有效期的折扣红包和消费券来吸引用户。曹操打车采取“新用户前3单立减15元”来吸引流量。此外,万顺叫车、如祺出行等网约车平台也先后在微博上推出活动吸引用户。
滴滴曾对国内网约车业务进行了分拆,以每单业务的GTV(交易总额)为100%的话,对乘客补贴约占11%,对司机补贴加司机应获得收入合计约占79%,其他成本约占6.9%。
东兴证券分析师曹奕丰表示,“新兴业态依靠高额补贴快速拉起用户基数的模式是一种有意义的创新。但这一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行业发展初期的拉新阶段。此后边际效益快速递减,还容易陷入‘你烧我也烧’的囚徒困境,必须在‘内卷化’之前及时打住。共享单车发展初期的教训就说明,可能并没有什么一定要靠“烧钱”才能解决的问题,企业真正的胜负还是需要比拼长期运营的能力。”
针对当前网约车行业现状,相关出行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网约车市场靠补贴一定无法长久。烧钱补贴模式只能带来短期内流量的变化,数据看起来很好看,实际不可持续。价格敏感型的客户也没有绝对忠诚度,哪个平台便宜就去哪个平台。对于司机而言也是这样。补贴模式只会加速司机的流动,而人员的流动将直接影响平台的使用体验。”
“网约车下半场竞争,是一体化运营的竞争。通过‘车+能源+平台’的生态优势,从商业模式上获得优质的体验、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烧钱补贴将成为落后的生产力工具。”上述出行企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