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8月吉凯基因上会被否后,又一家基因领域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拟上会。根据上交所公告,今日(11月4日),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元生物)接受科创板上市委的审议。
从财报上看,和元生物似乎不错。2018年~2020年,和元生物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79.70%,去年公司还成功扭亏为盈。而去年扭亏为盈背后,离不开当年公司签订多个重大合同。
不过,记者发现,上述部分重大合同存在异常。具体而言,部分合同签订时,相关的服务客户尚未成立。这无疑需要和元生物对外给出一个解释。此外,和元生物还存在突击集中申请发明专利,公司销售费用率也远超同行水平。
去年扭亏为盈背后:主要靠资产“腾挪”
和元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聚焦基因治疗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公司主要有三大块的业务,分别是基因治疗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基因治疗CRO(合同生产组织)和生物制剂等业务。
去年和元生物的营收主要来自于基因治疗CDMO业务,占比达到71.47%;其次为基因治疗CRO业务,营收占比为25.78%;生物制剂、试剂及其他业务的营收占比相对较小。
和元生物曾挂牌新三板,相关财报显示,从2014年~2019年和元生物曾连续亏损超过6年,且亏损幅度基本呈现上升态势,到2019年公司亏损额超过3600万元。到了去年,和元生物一举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超过9100多万元。
去年和元生物扭亏为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在去年相继与康缘药业(600557.SH)和康华生物(300841.SZ)等公司签订了多个价值在1500万元以上的重大合同,公司业务体量上去了。
另一方面,主要还是靠 “财技”。去年,和元生物将原控股子公司——烟台市和元艾迪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迪斯生物)39.93%股权转让给实控人潘讴东控制的持股平台。
而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和元生物成功确认了投资收益达7200多万元,这部分收益成为去年和元生物盈利的“大头”。实际上,如果扣除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后,2020年和元生物的扣非后净利润只有2600多万。
签订重大合同时对应客户尚未成立
虽然去年和元生物扭亏为盈最主要的功劳是靠“左手倒右手”;但不可否认是去年公司也拿下了不少大的订单。
招股书披露,2020年和元生物与南京吉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吉迈生物)、康缘药业(600557.SH)和康华生物(300841.SZ)等多家公司签订了9份重大合同,这些合同的金额都在1500万元以上。
不过,在上述9份重大合同中,记者发现,和元生物与南京吉迈生物签订的合同存在让人疑惑之处。具体而言,根据招股书披露,和元生物与南京吉迈生物签订重大合同的时间是在2020年3月。然而,工商信息却显示,南京吉迈生物成立于2020年7月。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和元生物与南京吉迈生物签订重大合同时,后者尚未成立。那么问题来了,和元生物是如何在南京吉迈生物尚未成立,公章都没有的情况下与之签订重大合同的呢?
除了合同“悬疑”外,记者注意到,和元生物还存在“突击”申请发明专利的情况。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和元生物共拥有12 项为发明专利。其中有9项专利都是在2020年7月~10月取得的。
这意味着,在上述9项专利获批前,和元生物只有3项发明专利,而这不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一”。该标准要求:拟登陆科创板公司要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大于5项。那么,和元生物“突击”申请发明专利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值得一提的是,和元生物的销售费用率也远超同行水平。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和元生物的销售费用率分别高达22.67%、21.98%和11.67%;相比之下,同期,国内CRO/CDMO龙头——药明康德的销售费用率只有3.41%~3.56%;而药明生物的销售费用率更低,只有1.67%~1.93%;行业的平均水平也只有5.7%~7.82%。
对于公司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和元生物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和元生物高销售费用率的基因治疗CRO业务,在公司收入结构中仍占据不小的比重;另一方面,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CDMO 服务相比,和元生物基因治疗 CDMO业务规模仍相对小,规模效益存在差异。
针对和元生物上述合同“悬疑”以及公司IPO相关问题,11月3日,《记者多次致电和元生物,并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11月4日,记者再度致电和元生物,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忙于IPO事宜,暂时无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