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宾华教中心与各华教协会会长共同研讨华校发展问题。
受访者供图
“华语师资造血计划”“中文教学技法研修班”“菲律宾华语教师福利基金”“中信华语教师专业奖”……近期,菲律宾华文教育界联手推进多个项目,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华文教师、改善华文教育工作者福利待遇,为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注入新动力。
菲律宾华文教育历史悠久。多年来,菲律宾华侨华人不断探索提高华文教育质量的新路径,在提升华教师资力量方面下足功夫。如今,随着中菲教育交流合作稳步发展、菲律宾华社及华教组织持续发力,菲律宾华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正在取得成效。
师资数量质量“两手抓”
菲律宾华教中心发起的“华语师资造血计划”今年迎来第19个年头。刚刚过去的毕业季,有8名菲律宾华文学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这项计划被暨南大学录取。他们将在中国学习4年华文教育相关专业,学成后返回菲律宾,投身华校教育工作。
“菲律宾华教中心自2004年启动‘华语师资造血计划’,迄今已向中国高校输送了来自菲律宾大马尼拉、吕宋、米沙鄢、棉兰老4个地区42所华校的284名学生。其中,已有220人学成返回,投身菲律宾华教事业。这批学生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有较强责任心和民族认同感,是菲律宾华教界重要的新生力量。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各自华校的教学骨干,多位教龄较长者担任华校校长,不断推动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发展。”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说。
黄端铭介绍,自1899年菲律宾第一所华校诞生,菲律宾华文教育已走过123年历程。百年来,菲律宾华文教育积淀深厚,形成了众多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为菲律宾各领域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今,菲律宾共有华校148所,约1000名华文教师、6.8万多名各族裔学生。与此同时,菲律宾华文教育界也长期面临华文教师人数不足、教学人员专业性较为欠缺等问题。菲律宾华教界一直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华语师资“输血计划”和“造血计划”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中,1991年启动的“输血计划”每年从中国引进外派教师,填补华文学校空缺岗位,到今年共引进外派教师5484人次,有效提高了华语课堂教学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来自中国的外派华文教师数量减少、菲本土老教师不适应线上教学等问题使菲华校再次出现严重的华文教师短缺现象。菲律宾华教中心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达成网课合作,新学年共有200名外派教师通过网上课堂对菲华校教学。与此同时,“造血计划”培养的新生代华文教师也发挥作用,在疫情期间承担大量网络教学任务,助力华校应对疫情冲击。
“为提升华文教师专业能力,菲律宾华教中心还推出‘督导方案’,每年从中国请来华教专家‘带学徒’,手把手教本土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评课;同时推出‘专业化方案’,每年组织华文教师参与中国高校的华文教育函授课程及短期培训班。仅8月,华教中心就组织了超过150位华文教师参与研习培训。”黄端铭说,“除了华教中心,其他菲律宾华教组织及各华人社团近年来也积极开展各类师资培训项目。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队伍短缺和非专业化的问题。”
菲律宾侨中学院华语老师蔡慧民是函授课程和培训项目的受益者。在菲执教近20年来,她利用寒暑假,先后修读完成了暨南大学四年制函授本科学位和华侨大学研究生学位,一步步成长为所在华校的骨干成员。
“菲律宾华校的许多华语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为此,菲律宾华教中心和许多华教界的老前辈,做了很多努力。他们孜孜不倦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为了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和付出,我作为青年华文教师,一定要传承好这份华教精神,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现在,只要有时间,几乎每场教学培训我都会参加。”蔡慧民说,“通过修读华文教育专业课和参加培训,我如今上课越来越得心应手,教学成绩也取得进步。”
教工福利迎来新利好
今年4月,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呼吁华社关注华教工作者生活状况。华社侨领卢祖荫积极响应号召,捐款500万菲律宾比索,支持菲律宾华教中心将菲律宾华语教师协会的“菲律宾华语教师医疗补助基金”扩大为“菲律宾华语教师福利基金”。众多菲律宾华人社团与侨界慈善人士也纷纷为扩大后的福利基金踊跃捐款,支持改善华文教师福利待遇。
黄端铭表示,在菲律宾,华文学校多为500人以下的小规模私立学校,自负盈亏,财力有限,大部分华文教师的薪资和福利水平与其他职业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这些年来,菲律宾华文教育界一直在动员社会力量改善教师福利。
“4月扩大的‘菲律宾华语教师福利基金’,把资助范围从医疗补助扩大到困难补助,对受火灾、地震、水灾等影响的困难教师予以支持和补贴。其他华社近期也积极启动改善教师福利的多项举措。期待这些新动向给老师们带来温暖,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黄端铭说。
“华文教育界通过‘造血计划’等项目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其中一部分人因为热爱这份职业选择留在华文教育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完成5年服务期后选择退出教师队伍,转入收入更高的行业。收入原因造成的教师流失,是长期困扰菲律宾华文教育界的问题。”蔡慧民说,“华文学校有必要提高福利待遇,留住优秀青年教师。”
为奖励和支持华文教师,2016年初,菲律宾务端市热心于华文教育的华侨华人发起成立菲律宾红烛华文教育基金会。多年来该基金会积极组织募捐,开展奖教助教项目,鼓励传承尊师重教精神。
中国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亚虞山培青中学前中文校长张杰多年来从事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参与了该基金会的筹办与发展全过程。
“成立初期,菲律宾红烛华文教育基金会以菲律宾亚虞山培青中学和务端市基督教信心学校为试点,根据华文教师的任职年限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但随着工作深入推进,我们发现只按年限判定资助标准的做法不够全面,因此调整方向,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奖助标准。例如,根据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中文相关竞赛所获成绩对教师予以嘉奖。这种办法有效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张杰说,“如今,基金会的覆盖面已经从菲律宾务端市拓展到其他多个地区,基金会的做法也启发很多华社及其他基金会发起华文教师奖助项目。当前,基金会仍在探索科学的教学成绩评估方法,对教师的支持方案还会继续调整升级。”
勇于“开门办学”创新路
培育菲律宾华文教育师资力量,张杰认为,有必要鼓励华文学校开放大门,拓展思路,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公立学校及华人社团展开合作交流。
“华教界人士应积极与菲律宾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为华文教师争取公职地位及相应福利待遇。同时菲律宾各华校也应进一步‘开门办学’,和菲律宾公立学校合作共建,鼓励华文教师走进公立学校课堂,推动菲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工作。此外,各华社及华文学校之间也应加强团结协调,努力形成促进华文教育发展的合力。由此,华人社会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张杰说,“未来,随着中菲友好关系持续升温、中菲教育交流和合作稳步推进,对华文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强劲,华文教育还将不断取得进展。”
“华文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根本上改变华文教师队伍面临的难题,离不开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黄端铭说。为此,首先必须争取菲律宾政府支持。当前华文学校已被纳入菲律宾正规教育体系,但华文课程作为选修课,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们需要和菲政府部门积极沟通,促进当地理解华文教育对菲律宾主流社会的贡献。同时,在引进中国外派教师的过程中,我们也期待菲律宾政府能在出入境、任教等手续方面为教师开通绿色通道。”
黄端铭表示,随着菲律宾各地对华文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菲律宾华文学校可在推进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尝试“公益性+市场化”转型,改善华文学校运营状况。同时,有必要推动菲华文教育界的科研水平,尽快用理论引导华文教育改革和华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菲律宾华教界应保持开放态度,与中国高校等研究机构开展互利合作,推动菲华文教育沿着科学的道路向前迈进。
“通过菲律宾华教中心及各华教组织、华人社团的多年努力,菲律宾华文教师的队伍建设、专业素养、福利待遇等都在发生积极改变。随着华文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相信我们华文教师还会迎来新的机遇。”蔡慧民说,“未来,希望有越来越多年轻力量加入华文教师队伍,勇敢接过文明传承的接力棒,让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火种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