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能代表中国古建筑的美呢,除了雕梁画栋、层楼叠榭之外,便是碧瓦朱甍。
瓦片、宝顶、大吻、屋脊走兽、沟头滴水......是一片片用600多年琉璃烧制技艺制作而成的琉璃瓦,构建了中国古建筑的脊梁。
一片片或金黄或翠绿或碧蓝的琉璃瓦,覆满了中国古建筑的背脊,化作了中国古建筑的魂。
琉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及现代中式建筑的重要装饰构成,琉璃烧制技艺是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形似半面竹子的黄色琉璃筒瓦整齐地码放在曲阜市琉璃瓦厂内,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色,每一块瓦的背面都刻有阴文标记“大庄”和“曲阜御圣公”,如果不是有人介绍,很难将它与闻名于世的“三孔”联系在一起。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曲阜市琉璃瓦厂位于山东省曲阜市西郊,该厂由明武宗为朱氏窑户特赐的“裕盛公窑场”演变而来,从一开始就是中国皇帝指定专为孔子家族的府邸、庙宇和墓地,即“孔府、孔庙、孔林”烧制琉璃瓦的作坊。在历史上,无论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庙大成殿、还是孔子嫡系后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缮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这里。
“从小就在琉璃瓦厂长大的,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断送。文化不能丢,所以在我这一代身上,要把它发扬光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怀着这样的紧迫感,王树宝从老一辈人的手中接过瓦厂,主抓一方。
从古至今,曲阜琉璃瓦的琉璃工艺品一直以其精致的造型和专业的手法而闻名。古槐树下,青石瓦上,金黄的琉璃瓦耀目生辉。金黄色的瓦片已经不再是皇帝专用的制品,如今我们也可以在琉璃厂见证由黑土変成精美制品的过程。历经百年,朝代更替,不变的还是制作琉璃的手艺。琉璃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近年来,琉璃瓦以其独特的技艺,代表中国色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其生产的琉璃制品远销海外,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修建中国园林建筑必备。在法国圣艾尼昂市的博瓦尔动物园,闪烁的琉璃瓦让熊猫馆满溢着浓郁的中国风,而场馆的琉璃瓦全部来自这里。
面对传承青黄不接的困境,王树宝认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尽可能保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则要充分的对接市场需求,用新的形式满足公众日趋多元化的文化需要。
为顺应市场需求,公司跳出视琉璃为建筑材料的思维、尝试开发设计脊吻兽件摆件等文创产品,以及更多生活用品和摆件,借琉璃文化符号进入千家万户,传承琉璃文化。此外,中国琉璃瓦博物馆在筹备建设中,通过博物馆,把有着悠久历史的曲阜琉璃瓦烧制技艺用文献和实物的形式全面呈现出来。同时,开放技艺体验馆,让大众游客都能亲身体验、更加了解这项非遗技艺。
人才和技术的持续投入,让坚持沿袭传统烧造工艺的曲阜琉璃瓦厂能够在完整保存手工技艺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山东工艺美院、山东艺术学院展开校企合作,还与曲阜市书院街小学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和研学游活动,让传统琉璃技艺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也为“琉璃瓦”传承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山东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一砖一瓦间尽是工匠们的汗水,一泥一火中诠释虔诚与敬畏。对传统技艺的尊崇,呈现出琉璃瓦富丽堂皇的美,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赋予其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琉璃瓦焕发了更加灿烂的中华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