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在哈尼梯田边的一名土生土长的红河哈尼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保护好我们的哈尼梯田。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
今年,在梯田边长大的“哈尼姑娘”,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带来“保护哈尼梯田良田沃土,传承世界遗产农耕文明”的提案。她还带了四套精心准备的哈尼族服饰,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哈尼族文化之美。
95后全国政协委员
助力活态世界遗产保护传承
1996年出生的杨钰尼,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于杨钰尼来说,非遗所承载的温暖和记忆最早源于孩童时期。
杨钰尼的母亲是红河县首位民族民间舞老师,常常在哄她入睡时唱哈尼族歌谣,她也因此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2010年至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先后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唯一以民族命名、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
作为从事哈尼梯田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者,杨钰尼在活态世界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实践并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在调研中,杨钰尼还发现,不少哈尼村寨都面临着外出打工人多、梯田缺人耕种的现实难题。对此,杨钰尼积极收集镇上居民的建议:鼓励种田能手将村中荒芜的梯田集中利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开展民族文化教学
已累计培训超3000人
哈尼梯田不仅仅是静止的历史物证,也是活态的历史延续,在丰富的哈尼农耕文化中,还有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歌舞。杨钰尼思考,保护梯田,可以用歌舞做支点,而且要从娃娃抓起。
通过拜访民间艺人,学习多声部民歌、乐作舞等非遗文化,创办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杨钰尼除民族歌舞教学外,还开展了文艺志愿服务下乡活动。
此外,杨钰尼还义务担任当地多个小学的民族歌舞教学辅导员,定期到学校进行义务培训。她会教孩子跳一些节奏鲜明、动感一点的舞蹈,当看到孩子们提起兴趣后,杨钰尼会告诉他们:“你看我们融入了哈尼族的歌,哈尼族的舞。”
八年来,杨钰尼和她的伙伴们一边开展“哈尼多声部民歌、乐作舞、哈尼儿歌”等民族文化的传承教学,一边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下乡活动,目前已累计培训少数民族学员3000多人,现有在校生400多人,50多名学员以艺术特长考上本科。
全国政协委员 杨钰尼: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艺术让村民和孩子走向更大的舞台,拓宽他们的视野,自信地去展示我们的哈尼文化。
杨钰尼坚信,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
今年全国两会
她呼吁深度挖掘哈尼农耕文化
今年,是杨钰尼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她带来提案,呼吁深度挖掘哈尼农耕文化,为类似农业类活态世界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和传承提供“中国经验”。
打开杨钰尼的行李箱,四套精心准备的哈尼族服饰展示着民族文化内涵,这也是她特地带来两会的“宝贝”。她把哈尼族文化穿在身上,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它。
杨钰尼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一名青年全国政协委员,我会担负起政协委员这份责任,去努力交出一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委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