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单霁翔为土楼代言:从故宫“看门人”到世界遗产推广人
“原来我是故宫的‘看门人’,现在我是世界遗产的推广人。”单霁翔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引入文创、盘点家产、修复殿宇,令民众真切地感受到,“故宫的文物活起来了”。与此同时,单霁翔走遍紫禁城内9000多间房,布鞋磨破20多双的故宫轶事不胫而走,使他博得“布鞋院长”的雅称。
从故宫博物院院长任上退休后,66岁的单霁翔和影视界几位年轻人共同组了个“布鞋男团”,在综艺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里“行走万里,探访中国遗产地”。该档节目将于今年1月底在浙江卫视播出。
不久前,单霁翔就与马伯骞、黄觉、张信哲等明星一起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讲好土楼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遗产,也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土楼看起来是一个物质的,其实它暗含很多精神的东西,一代一代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传承精神。”单霁翔为土楼代言。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俗称八卦楼,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而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福建土楼”给予单霁翔的震撼,让他对“福建土楼”不吝溢美之词。他认为,纵观全世界,如埃及金字塔建筑群、希腊帕特农神庙、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等著名遗产都是举国家之力建造,而土楼是完全由民间之力建成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是人类的奇迹”。
在单霁翔眼里,土楼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就地取材,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也是客家人充满智慧、团结协作、世代传承的见证。
土楼建造过程中淋漓尽致体现的工匠精神和创造性,令单霁翔格外欣赏。他说,从选址、夯土到盖瓦,工匠们一丝不苟,并在尊重自然、习俗的情况下不断创造,才使土楼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
“46座土楼成为世界遗产后,都得到了修缮保护。”单霁翔对记者说,“从过去的传统生土建筑,到今天用原材料、原工艺修复,保存状况比我以前去看的更好。”
单霁翔注意到,土楼是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的情感纽带,“想到土楼想到家,土楼成为世界遗产,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声誉,他们乐于扶持家乡发展。”
目前,中国拥有55项世界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从四川羌族碉楼到厦门鼓浪屿万国建筑,从“福建土楼”到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单霁翔认为,这些乡土建筑展现当地地域文化,是“建筑方言”,构成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也是最能寄托人们乡愁的一类文化遗产。
在土楼里吃过客家菜后,单霁翔尤记得客家人的面条和土楼的酱,“这是当地的一种文化,也是家乡的味道”。单霁翔鼓励土楼里的人,把土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和团结协作、耕读传家的精神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