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热点 非遗活动 非遗人物 非遗技法 非遗遗产 中国非遗

吴清贵:“80后”手艺人:在民宿里传承木艺

发布时间:
来源:中新网 作者:叶秋云 陈静 郭玲
2021年1月21日距离泰宁县城20公里的地方,有一间巧手木匠搭建的“大坑小院”民宿。来这里的客人,不仅可以体验乡间悠闲的慢生活,还能跟民宿主人吴清贵学习木工知识和技艺。

吴清贵正在制作凳腿。 郭玲 摄

 2021年1月21日距离泰宁县城20公里的地方,有一间巧手木匠搭建的“大坑小院”民宿。来这里的客人,不仅可以体验乡间悠闲的慢生活,还能跟民宿主人吴清贵学习木工知识和技艺。

  子承父业 从小喜欢做木工

  精巧灵活的鲁班凳、奥妙无穷的鲁班锁、趣味盎然的木马、古风古色的廊桥……近日,冬日暖阳的午后,走进泰宁县下渠镇“大坑小院”民宿,民宿主人吴清贵左手紧握凳腿,右手持木制锤头,正在敲打最新创作的小木凳。

  “木工是个细心活儿,也是个苦力活儿,还很枯燥,没有耐心、吃不了苦的人是干不了这个的。”吴清贵一边忙着一边说,从十几岁开始和父亲学木艺,到现在,已有20多个年头了。

  吴清贵的父亲是一个老木匠。在其印象中,以前村里盖廊桥或是乡亲盖新房,都会请他父亲帮忙搭建主体。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吴清贵打心眼里喜欢木艺,一放学就在那琢磨该怎么做。于是,拉锯、磨刨刃、锉锯、推刨子、凿眼成了他的日常。

  此后的几十年,吴清贵见证了木工行业曾经的红火,也经历了后来的逐渐衰落,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做过别的营生。

图为吴清贵制作的廊桥。 郭玲 摄

  追寻归属 返回家乡开民宿

  2019年,35岁的吴清贵决定从浙江回到家乡——泰宁县下渠镇大坑村,“一个人在外,父母老了不能跟着我一直奔波劳累,小孩也要回来上学,不想一家人分开。”

  回归家乡,虽然伴随着开始新营生的麻烦,但这片土地给他带来了归属感。

  下渠乡距县城20公里,距大金湖码头仅15公里,距大金湖湖边5公里,交通便利。几经思考,吴清贵决定在自己家开民宿。

  作为一名木匠,吴清贵始终没有放下对木艺的热爱,他寻思着在民宿里把自己的木工手艺用上,体现更多的木艺元素。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设计、建造和装修,一座古风古色的民宿建成了。

  在外的日子,吴清贵时常怀念家乡。他为自己的民宿取名为“大坑小院”。民宿里,每间客房的床、梯子、灯饰、墙饰……都是吴清贵自己打造的,无不呈现着榫卯结构带来的木工美学。

  “做木艺,是一门需要耐心的事,简单的小玩意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但结构精细复杂的,可能需要几个月。”仔细一瞧,吴清贵的手上已满是木刺扎出的结痂和老茧。

图为“大坑小院”庭院一角。 郭玲 摄

  技艺传承 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以前更多是为了生计,谈不上什么幸福感,现在可以说幸福感很强了,家人、孩子在身边,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座藏匿于乡间小路的古风民宿,凝聚着吴清贵的乡愁与匠心,也给吴清贵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如今,“大坑小院”已经成为福建省内不少木艺爱好者的好去处。吴清贵有个木艺爱好者的群,群友们会不定期相约来到“大坑小院”,一起探讨交流如何精进自己的木艺,也会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作品。

  坚守传统木艺,不仅是传承,还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手工艺。为此,吴清贵借用自媒体的力量,开设了抖音账号,制作以木工工艺为主的短视频,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此外,还定期为省内几所大学实训提供技术实训,讲解榫卯工艺,让木艺走进校园。

  “在这里看书、喝茶、晒太阳,看老板打磨木艺,时间好像过得很慢,但又有一些感动。”来自福州的游客徐女士感慨道,在工业发达的现代,传承榫卯工艺的古老智慧,背后是手艺人的情怀。

  在吴清贵的眼中,每件作品都被赋予了感情。他表示,自己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薇薇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