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礼仪人物 培训活动 教育人物 职业证书 时装模特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学问课堂”的“双减”表达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叶映峰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从2018年起启动“学问课堂”建设,重建课堂范式,将课堂变革与减负提质结合起来,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

“双减”的根本是要让学生在轻装上阵中取得更有品质的学习质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由方方面面因素构成,如果能始终聚焦课堂改革,无疑是抓住了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从2018年起启动“学问课堂”建设,重建课堂范式,将课堂变革与减负提质结合起来,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

“学问课堂”让“双减”瞄准问题靶心

“学问课堂”聚焦“学习”和“问题”,努力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过于关注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问题,回归学习本质,凝练出“自主先学、问学互进、学用达理”的“学问课堂”范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问”“学”相融,追求教书育人并进,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问课堂”主张的“自主先学、问学互进、学用达理”也是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自主先学(学习发起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领会课堂问题和学习任务,主动思考并初步形成自己见解的过程。该阶段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学支架,形成对自主学习任务清晰的理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问学互进(学习进阶阶段)是伴随着核心问题的分解以及学习任务群的推进,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并逐级深化的过程。子问题解决的同时新问题又涌现,问题链带动着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并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学生需要具备小组合作意识和自我监控策略,同时要有不断试错的勇气和复原力。

学用达理(学习升华阶段)是把问题解决过程概念化,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图式并能迁移到新情境的过程。学生要把问题解决的过程经验抽象为可供迁移的思维图式,把事实性知识转化为策略性知识,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既要掌握“事实”,又要明白“事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学问课堂”建设让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得到保障,让“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得到高品质的保障。“学问课堂”是学校的教学活动体系、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思想体系的整体建构。基于“学问课堂”的理念,学校组织各学科教师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编辑《学问课堂·校本课程纲要》,形成了“学力课程”“竞志课程”“涵泳课程”“国际理解”系列课程。在课程的组织和设计中,各科教师注重学科学习与学生学习兴趣的联系、注重学科学习与学科思想的联系、注重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课程实施效果显著。

“学问课堂”让“双减”目标的达成可测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涉及很多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容,它承接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成为推动中小学教育转型的关键一步。

东林中学的做法是让关键能力的培养从潜认识走向系统实践,并全面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的全程。“学问课堂”把“学习”和“问题”放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学习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问”“学”互进,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生成。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学、教师教、课堂生态三个维度的教学评价标准。(如下图)

该评价标准共分为10条,真正落实了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生的“学”,除了“学生学”量表中指向学生评价的5条外,课堂生态的2条也指向学生评价,也就是在10条评价标准中有7条指向学生的“学”。二是评价夯实了问题伴学。量表中“教师教”的3条指标指向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任务的策划、学习支架的提供,将教师的素养表现聚焦到对“学生学”的测量,引导教师从学的角度设计教法。三是课堂生态体现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将学生从知识、能力的习得引向精神丰厚、生命成长的高度。

“学问课堂”通过“学”“问”关系重构,形成课堂教学“学”“问”并重的目标观、“学”“问”融合的过程观和以“问”促“学”的策略观,使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和思维培养,真正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深度的学习,实现减负不减质,为初中生综合发展赋能。

“学问课堂”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关键点不是作业的本身,源头在教师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确保课堂高效,作业减量提质增趣。

在“学问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师素养进阶。按“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要求,推进教师综合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学问课堂”建设扎根学科组,推出《备课指南》和《主题教研活动指南》,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已有问题、新生成问题及后续问题,使教研有了明确的聚焦点和统一的操作流程。

常态研讨是“学问课堂”推进的有力保障。学校倡导“协作称王”的科组精神,回应“为什么这样教、教什么、怎样教”的基本问题,各学科组提出学科组精神和学科主张,并努力在课堂中践行,譬如语文学科组精神是“人文、思辨”,学科主张是“内容与形式并重、思维与审美并行”。这些精神、主张成为教师对“学问课堂”最朴实的校本解读。

近年来,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明显,2012年骨干教师占比为15%,2021年骨干教师占比增至30%,有3个学科组获评省优秀学科组、3个学科组获评市级优秀学科组。近3年,学校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类比赛中获奖302人次。近两年,学校80多节课上传市级平台,124节“学问课堂”系列教学视频上传区级平台,学校编制的七年级语文《学·问单》成为区语文教学通用范本。

在“学问课堂”建设中锻造的教师队伍深谙教育教学规律,肯钻研,锐意改革,乐奉献,爱岗敬业,他们成为学校“双减”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本学期学校延时服务推行顺利,学生参与率为99.22%,师生状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东林中学“学问课堂”倡导做有学问的教师、有学问的学生、有学问的课堂,围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进行的系统改革,不仅有助于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而且在更高的教育文化层面上,帮助学校向着建设全校命运共同体、师生学习成长共同体的目标阔步迈进。

(作者 叶映峰 系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校长 )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薇薇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