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低岭村,一个深卧群山里的小山村。在这里的教学点,一位退役军人,同时也是一位乡村教师,用35年的坚守,独自担起山里的希望,“挑”出了20多名大学生。他们有的甚至读了硕士和博士。
个头不高,头发灰白,面庞清瘦,身着朴素,看似与普通村民无异,他叫叶兴旺,一位“最美乡村教师”。
1983年,叶兴旺主动放弃乡政府工作,志愿去深山沟,接过老师手上“火炬”,一干就是35年。35年间,他用一根扁担,把几十斤重的教材挑回学校,一趟便是两三个小时。“扁担教师”由此得名。
纵使山高,他也要把知识的火种播撒进山村;纵使路远,他也从不让新学期的书本“迟到”。
祁门低岭,位于皖赣交界大山深处,平均海拔900多米。相比山岭驰骋,曾经,更困扰山村的是不通公路。距乡政府所在地35华里的路程,有15华里,蜿蜒进大山里。
1983年,坚守了27年,低岭教学点首任老师王受益,因年老体弱力不从心被从低岭调出。
“王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正是因为有他,我们山村里的孩子才能走进课堂,读上书。”日前,已退休的叶兴旺老师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王受益老师的精神鼓舞了他。
而当时,退伍回乡的叶兴旺,考上了乡里的补贴制干部。但为了不让山村孩子们失学,25岁的叶兴旺,毅然辞去乡政府工作,主动请缨去了低岭,从老师手上接过接力棒。
一直到退休,三十多年时间,叶兴旺在这里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他每天早上都生一炉炭火,将学生的饭盒放在火桶上加热,这样每天中午,孩子们都能吃上热菜热饭。他是学生的“保健师”。有学生病了,他用在部队当卫生员时学的医疗技术进行免费治疗。
在山村,乡亲们亲切地称叶兴旺“扁担老师”。每逢新学期开学,叶兴旺总是来回步行60多里路,把几十斤教材从乡里挑回低岭。2008年冬的一天,叶兴旺参加完中心校的工作会议急匆匆往回赶,原本险峻的山路雪后更加难行,半路上他突然脚下一滑,重重摔了一跤,左手桡骨裂开一寸多,医生“命令”他住院治疗。可为了不耽误孩子们课程,叶兴旺到医院进行了简单包扎,连夜返回学校,第二天又按时站上了讲台。
35年里,低岭教学点不仅没有一个孩子辍学,还先后走出20多位大学生,有的甚至读到了硕士和博士。
叶兴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