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百岁只是起点,我是一个典型的‘00后’,要把自己的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医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教授夏德昭说。他的很多年轻学生记得,100岁的夏老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学术会议上,风趣地为后辈们传道解惑,畅谈人生感悟。
(2019年,当时101岁的夏德昭在双杠上锻炼。)
“百岁只是起点,我是一个典型的‘00后’,要把自己的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医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教授夏德昭说。他的很多年轻学生记得,100岁的夏老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学术会议上,风趣地为后辈们传道解惑,畅谈人生感悟。
1918年,夏德昭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代,夏德昭聪颖好学的性格和对治病救人的志向即展露无遗。彼时,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地区,偌大的家乡竟难以安放下一张求学的书桌。
1942年,夏德昭在眼科实习
夏德昭在颠沛流离中断断续续地学习,仍一举考上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眼科,并于1941年毕业后留校,开始了行医、执教生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大量角膜外伤患者,夏德昭在此前从事沙眼和角膜疾病防治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创新钻研角膜移植治疗方法。夏德昭根据患者病情,开展了部分角膜移植、板层移植、次全移植、次全移植上的部分移植、结膜连板层角膜移植等多种项目。
短短几年间,由他领衔的有关角膜移植有十几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他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组建了拥有上百张病床的眼科,在手术治疗数量、移植种类、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发展;面向全国开办角膜移植“学习班”,推广相关诊疗技术,开拓了角膜移植治疗研究的新阶段。
提起为眼病患者进行移植治疗的那段经历,夏德昭清楚地记得,有一位患者,她有3个孩子,但很遗憾的是却从没有见过他们的模样。在手术过后,当她第一次看到自己孩子的刹那,那种无以言表的喜悦心情,令她激动得手舞足蹈……
夏德昭说:“眼科医学讲究的是不懈钻研、开拓创新,使更多的患者由黑暗走向光明。这种光明不仅仅是清晰的视力,它更意味着心灵的光明,因为它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生存的信念。”
事业成绩斐然,夏德昭并不故步自封,而是在治疗视神经疾病领域愈发开拓创新。1959年以后,夏德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葡萄膜和黄斑病及视神经疾病的摸索。结合中医针灸等治疗手段,视神经疾病的综合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夏德昭率先提出了视神经疾病的偏心固视现象,超前、创造性提出了“视力性质分析”的临床眼科新理论,并就该理论在临床黄斑病及视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提高了相关疾病的诊治效果,促进了眼科界对上述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
无论是攻克角膜移植术,还是钻研视神经疾病科研、诊疗,夏德昭的目标从未变过,那就是为了更多眼科疾病患者拥有宝贵的光明。为了这个目标,他矢志学术传承,为眼科医生队伍成长壮大倾注巨大力量。
1983年,夏德昭和几位眼科老前辈一同,发起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时至今日,夏德昭仍担任杂志名誉主编,甚至还在撰写论文。而在医学教育方面,虽然自己的人生历经艰辛波折,但只要有条件,他教书育人不辍。作为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开创者,他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为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的言传身教令学生们受益终生。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