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梦人物 视听中国 代表发言 先锋故事 践行者 红色记忆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发布时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诤
12月17日,凌晨4时56分,著名性学专家、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达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因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0岁。在过往媒体的报道中,刘达临的名字往往和两个名词联系在一起:“中国性学第一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

12月17日,凌晨4时56分,著名性学专家、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达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因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0岁。在过往媒体的报道中,刘达临的名字往往和两个名词联系在一起:“中国性学第一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年轻时的刘达临 (本文图片除注明来源,均来自网络)

性文化博物馆关张,“善后工作没有说法”

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刘达临出生在上海一个工程师家庭,书香门第。高中时代,他就读于“明理,做人,成才”的上海中学,并迎来上海解放。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后并入北京大学)。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刘达临于次年投笔从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援朝作战参谋。1955年,获中尉军衔。

军旅生涯二十载后,刘达临复员,在上海自动化仪表一厂工作。五十岁知天命之年,调任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杂志,历任编辑、副主编,并从事社会学、婚姻家庭、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教育工作。1988年,获任上海性学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1992年,由他领衔编著的《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出版,名动一时,《时代》周刊称之为“中国的金赛报告”。

1994年时,刘达临获“赫希菲尔德国际性学大奖”,其后四次被选为亚洲性学联合会副主席。1995年,先生在上海青浦县徐泾镇,创办了他为之操劳半生、心系情牵,“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

199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馆,“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张。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为该馆题字:“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五千年来第一展”。然而,从大上海南京路到武定路,性文化博物馆一路经历了种种挫折与非难,甚至几次面临关张危机……其境其遇,不禁令人联想到性学先驱张竞生先生,1927年至1928年间,在上海开办“美的书店”时的物议与遭际。

2004年4月,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从上海迁至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落户,并于4月19日重张开幕,正式改名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其后还获颁过“性教育基地”。博物馆室内展览面积有3800平方米,室外园林面积有5200平方米。该博物馆已于2015年关闭。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同里吴江区(现吴江市)中川路上的导引牌

2022年12月17日傍晚,性与性别学者专家,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方刚发文悼念,“一代大师,平易近人,真正著作等身,注定写进中国性学史。特别是在古代性文化的文物收藏与研究方面,后人恐怕再难超越了。深切缅怀。”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性学家方刚发文悼念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位于同里古镇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门楼上写着四个字伏羲女娲。

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此次告诉笔者,“刘达临先生一生可以说有两大成就:首先就是他筹建创办了性文化博物馆,后来种种原因,迁到这儿、搬到那儿,颠沛流离。再一个,就是他在90年代初搞的《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当时大家都是分散地搞研究,他这个调查规模是比较大的,也是比较早的。”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中华性学博物馆:五千年来第一馆

2022年12月19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发布讣告,“根据刘达临教授生前意愿和家属意见,丧事从简。”由讣告上公布的家属电话,我马上拨通了先生小女儿刘彤的电话,电话那头刘女士告知自己不幸感染新冠,“父亲有两个女儿,我的大姐在国外回不来,我又病倒了。父亲现在还躺在龙华殡仪馆……”

刘彤介绍说,“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关门后,父亲的藏品已经分散在常州、武汉和海南三处分馆收藏陈列。几年前海南遭遇台风,那家藏馆受损严重。父亲年老多病也无力支撑,后续善后的工作也没有说法……”

“先生念兹在兹的性文化博物馆,最是命运多舛”

“1990年代,我在上海大学工作的时候曾与刘达临老师有过较多接触。他说话柔声细语,彬彬有礼。真可以说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刘老师下半辈子最大的成就,除了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就是他筹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以及积极向公众推广性文化、性科学与性文明。”作为刘达临的生前同事,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在12月18日发文悼念。

石川告诉我,“先生念兹在兹的性文化博物馆,最是命运多舛。在周庄的时候,我们还经常走动,当时博物馆是由他夫人胡宏霞一人打理。我每次去参观,刘达临老师都会亲自讲解。记得有一次他打开展柜,从里面拿出一把阴阳折扇,说那是古代纨绔子弟手里的玩物。这种折扇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朝两面打开,正面打开,扇面就是花开富贵这一类常见的绘画,如果反向打开,里面就藏着一幅鸳鸯戏水的春宫图。当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内展品 “亵履”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内展品枕边书

“我觉得晚年刘达临老师对性文化博物馆真的是殚精竭虑。你知道吗?尽管他身体很好,但我认识他那时候,他才刚刚退休,就有一点儿驼背,走路也是那种小碎步往前挪的。先生享寿90岁,我都觉得是个奇迹了。真的,性文化博物馆就是他们夫妇二人在苦苦支撑,特别艰难。”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内展品砖雕

“记得我还从纽约著名的Nebel书店给刘教授带回来一本古代印度的春宫图谱,这本书进关时差点被收缴,还是我出示访问学者的证明文件才得以释放。后来刘达临老师把这本书也放在了他的博物馆里。我觉得特别遗憾的是,像性文化博物馆这么独特、稀有的文化资源,实在是应该投入点经费把它留在学校。试想一下,如果那时就作为上海大学的校属专题博物馆进行建设,到现在三十年时间,绝对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石川说。

一位上海当地的女性友人近日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只能周末晚上看电视。突然有天晚上,很晚了,调到上海教育台,正在播放刘达临的讲座。他讲话慢悠悠的,在电视上介绍他的收藏。”

笔者毕业于上海大学,入校时刘达临已经退休。刘达临曾到记者家乡郑州讲学办展,亲见过一面,在台下聆听讲座并提问。先生西装革履,仪态端庄,风度翩翩,衬衣领口系得认认真真,一条暗红色领带随着他的擘画指点,在胸前微微摇曳。

笔者更在日后网络上一直关注先生,面对不少不明事理、没有修养的网民的非难——曾见过一则网络留言:“刘达临?还达令呢,一听名字就是个老不正经,办性博物馆?”

面对这样不求甚解,腹黑不堪的责难与谩骂,刘达临向来泰然处之,默默承受。记得那次在郑州的讲座中,先生自我介绍,自己的学术之路起于上海大学,“我一边教学,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主攻方向是婚姻家庭。1983年,在上海一家民政局调研的时候,发现离婚率持续升高,通过组织课题组对离婚对象进行走访,发现夫妻性生活不和谐占了较大比例。”

先生特为点出,后来自己负责刊物《社会》的编辑工作,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涉及到青少年性早熟,婚外情,性犯罪等。“慢慢地就觉得性问题是一个被忽略的重要课题。可在当时,性学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为中国的性学科在1952年的时候被取消掉了,等我着手开始研究,中间的断层已经有30余年。”

断之再续,谈何容易?就在刘达临开始着手研究性科学当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一时间谈性色变,余风所及,即便身在象牙塔书斋之中端坐,亦无法独善其身。先生回忆说,选定性科学这个课题之后,便开始有意识地写一些稿子,并开始出书。“当时很多身边的人都好心劝阻我,甚至连我自己的爱人也无法理解,觉得发表与性有关的文章,同事们人前背后戳戳点点,你不难为情吗?所以我早期不少文章,发表都是用自己的笔名。”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仅1986年一年,刘达临就出版了10本书。而在百度百科所集所列的著述,就有:《性社会学》《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中国古代性文化》《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浮世与春梦:中国与日本的性文化比较》《爱经与秘戏:中国与印度的性文化探秘》《云雨阴阳:中国性文化象征》《中国同性恋研究》《世界性博物馆巡礼》《性学十三讲》《性文化七十七夜谈》《历史的大隐私:中华性文化二十讲》《大男女》《一个性学家的日记》《我的性学之路》《我与性文化》《刘达临谈性文明》等二十余种。

其中,《刘达临谈性文明》(2017年,东方出版社)是先生毕生的理论总结。书中,他言辞恳切地分辨“性文化”,更大声疾呼“性文明”。

“文化既然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改造,那就一定包括正面与负面、正确与错误两个方面,不能说只有正确的认识与行为才是文化。譬如古人崇拜性、提倡女子‘从一而终’也是一种文化(或曰文化发展过程)……我们研究文化,对其中正面与负面的内容都要研究,比较它们、鉴别它们,才能找出正确的发展方向。

“‘文明’一词和‘文化’就不同了,文明的内容都是正面的,那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把这些精华集中起来作为人类进步、世界发展的方向。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加以明确区分是很重要的,对于文化,要兼收并蓄,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研究,以其中的精华建立现代文明,并了解与摒弃各种文化中的糟粕,不要重蹈覆辙。”

斯言犹在,先生慢走……(王诤)

纪念|刘达临:纵使知易行难,也要推广性科学与性文明

刘达临与他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藏品——欢喜佛


关键词:性文化,博物馆,刘达临,上海,先生,中国,中华 责任编辑:宋薇薇
返回栏目>>

人物界杂志社 国发委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 2012-2022
人物界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