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1964年,焦裕禄病逝于郑州。作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秉持一颗赤诚的公仆之心,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2022年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在他42年的人生历程中,江苏宿迁的两年时间尽管只是短短一瞬,却为当地百姓留下诸多珍贵记忆;见微知著,他的人格品质也在这两年里让人们得以深刻体会。
1922年,焦裕禄出生于山东一个贫苦家庭。国家凋敝,民族蒙难,焦裕禄和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顿,只读了几年书的他大多时都在家里务农。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接踵而来,焦裕禄的父亲走投无路,于1941年秋天被逼自尽。19岁的焦裕禄也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还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做苦工。
“1943年,我21岁,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在已早逃荒去的黄台村几家老百姓家住下。”焦裕禄亲笔撰写的《党员历史自传》中这样回忆,从抚顺煤矿逃出虎口的他一路南下至江苏宿迁,先在一家饭店里担水,“混几顿饭吃”;半个月后,饭店掌柜又介绍他去城东二里第二区园上村的胡泰荣家做工。由此,焦裕禄开始了在宿迁的两年生活。
时值7月,清澈的池塘里盛开着莲花,悠闲的老人们聚在广场纳凉,地处宿迁市宿豫区的九龙花园小区,就是焦裕禄当年生活的地方。
宿迁市宿豫区豫新街道雨露社区九龙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杜自强介绍,焦裕禄在胡泰荣家主要从事的是一些田间农活,农闲时卖些泥壶、泥响(一种泥做的乐器),他妻子靠纺线来贴补家用。“当时社会条件复杂,胡泰荣一家本着能帮就帮的心,接纳了逃难到此的焦裕禄。那时谁都没想到,焦裕禄后来成了全国的模范,共产党员的丰碑。”杜自强说。
时间流逝,知道焦裕禄在宿迁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见过焦裕禄的人屈指可数。“我们家的地和胡泰荣家的地靠在一块,我小时候常看见焦裕禄在地里挑金针菜。”86岁的顾守都说。在他印象里,焦裕禄高大、精瘦,人十分勤快,干农活时从不偷懒。“他非常朴实,对我们小孩子很和善。”彼时年幼的顾守都每天去学堂时必经过那一片田,焦裕禄见了他都会挥手打招呼。
“我问他打哪儿来,他说是山东的,姓焦。”顾守都总爱问些问题,焦裕禄每次都耐心回答。“他穿长布条做成的汗衫,没有纽扣,腰带也是拿布系的;戴的是一顶黄色的狗皮帽子,上头尖尖的,里头有个圆撑,他还拿下来让我看。”顾守都比划着帽子样式,“帽子是他自己做的,我小时候就觉得那帽子好看。”
与焦裕禄有过直接接触的老一辈大多已不在人世,但老人们的讲述却将焦裕禄的故事传了下来。“我小时候听父亲讲,焦裕禄跟妻子是推着小轮车来的宿迁,在四爷家干活,后来他的岳母也跟过来生活。”胡泰荣的重孙胡玉强说,自己虽没见过焦裕禄,但成长过程中的家人叙述,工作后的组织教育,都令他对焦裕禄有深刻印象。到了今天,已成长辈的他也不断给家里孩子们谈焦裕禄的故事。
焦裕禄的自传里提到,他在胡泰荣家的两年,第一年挣五斗粮食(每斗14斤),第二年挣一石五斗。“我父亲讲,焦裕禄勤快又能吃苦,四爷一家都喜欢他,也对他有很多照顾。当时四爷家吃什么,焦裕禄一家就吃什么,几乎没有区别。”父辈口中的焦裕禄不光为人勤勉,还有一副热心肠,村里有事他都乐意帮忙,村民们都喜欢他,时常给他送些蔬菜瓜果。
1945年,焦裕禄的长女焦守凤在宿迁出生。同年秋天,随着抗日形势的持续好转,听闻家乡即将解放的焦裕禄,决定带家人返回山东。“四爷家舍不得,想劝他留下来,毕竟路远又带着老人和孩子,可他打定主意要回去。”最后,胡泰荣卖了家中的毛驴,将卖来的钱送给焦裕禄做盘缠。“那一走,四爷他们就再没见过焦裕禄,直到焦裕禄牺牲在岗位上,家族里的人才知道当年干活的山东小伙子,大名就是‘焦裕禄’。”
岁月匆匆,焦裕禄居住过的小村庄已变成整洁的现代小区,小区西南侧的空地便是他曾劳作过的农田。宿迁的2年时光,焦裕禄感受到宿迁人民的和善,与他交往过的不少村民也相继走上红色道路,留下一段烽火回忆。如今,雨露社区九龙花园小区已建成焦裕禄文化广场,定期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红色主题活动,以焦裕禄的革命生涯为引,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信念。
“建设焦裕禄文化广场一来是纪念焦裕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了解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踏实地奋斗在基层,为老百姓做实事。”杜自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