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思祖国金汤固 便忆英雄铁甲寒 70多年 在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19万多名中华好儿女捐躯报国
2014年3月28日,礼兵护送覆盖着国旗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至棺椁摆放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他们中 有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 还有很多不为人知 埋骨他乡的无名烈士
2014年3月28日,志愿军老兵向志愿军烈士鞠躬。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2014年至2021年 我国已连续8年迎回825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通过印章寻迹、DNA比对 如今已有10名烈士确认身份 成功“找到”亲人
2014年10月29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行安葬。
2019年9月29日,烈士家属代表参加认亲仪式。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每一张面孔都曾青春年轻 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 今又清明 让我们去追寻这些烈士的传奇故事 真正理解 为什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林水实:荔香深处是“吾乡” 仲春,荔枝花开 福建漳浦县凃楼村林家老屋 一张青年画像挂了60多年 那是烈士林水实当兵时的样子
林水实的画像 1949年4月 21岁的林水实告别家人参军入伍 后又随军赴朝作战 家人便再也没了他的消息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林家人收到一本三等功证书 和一张烈士证明 林水实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了25岁
图为3月5日,烈士林水实的家属林艺辉从老家为他带来的荔枝。新华社记者 王乙杰 摄 如今 那个离家参军的少年郎再回故土 父亲当年栽下的荔枝树 已有10米多高 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 在望儿早归
这是3月5日翻拍的林家老宅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乙杰 摄 陈曾吉:青春停留在20岁 一张黑白照片上 面容俊朗的青年 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他就是志愿军烈士陈曾吉 牺牲时年仅20岁 1950年 20岁的陈曾吉牺牲在朝鲜战场 同为战士的五叔在战场 亲手埋葬了他
陈曾吉烈士生前照片。 那个年代 陈曾吉一家共有7人 奔赴朝鲜战场 只有两个人活着回来 如今 每逢清明或者7月1日前夕 陈美善都会从郑州前往沈阳 祭扫大伯陈曾吉 “这么多年,终于把大伯盼回了家 我要替我父亲、我奶奶他们 看看他,守好他” 吴雄奎:泛黄的照片,永恒的思念 小时候 吴玉成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儿 “父亲”吴雄奎牺牲在异国他乡 只留下一张站着笔直军姿 面容青涩的照片 长大后 吴玉成慢慢知道 未曾谋面的“父亲”其实是伯父 自己是过继给烈士的儿子
烈士吴雄奎生前照片。 吴玉成的钱夹里 那张泛黄的照片 是吴雄奎的唯一遗物 “兄奎赠 公元1952年5月15日 红星照相馆” 在相片的背面 简单几行字 记录着即将奔赴战场的少年 对家乡亲人浓浓的眷恋 侯永信:上柳村的汉子回来了 一双腐烂的胶鞋 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碗 一截10厘米长的皮带…… 是侯永信烈士 留给家人的全部遗物
3月5日拍摄的烈士侯永信的遗物。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侄子侯辅吉说 时隔几十年 五叔回来了 全家的心愿了了
3月5日,烈士侯永信的侄子侯辅吉(右)、侄女侯甫坤(中)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内参观,在观看到侯永信遗物的时候,侄女侯甫坤落下眼泪。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侯家的第二代、第三代 都没有见过侯永信 但“志愿军烈士”的红色血脉 一直在辽阳上柳村 这个普通农家延续 “老侯家有为国捐躯的烈士 这是我们家永远的骄傲” 许玉忠:再见已是报国躯 71年前 志愿军战士许玉忠 说了句“来世再见” 就冲向了敌人的阵地 2016年 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许玉忠装殓在506号棺椁 重回祖国的土地
2019年9月29日,许玉忠烈士家属为亲人带来家乡的黄土和特产。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离家还是少年身 归来已是报国躯 侄子许同海 带着家乡的特产来了 他告诉三伯 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你保卫的国家现在繁荣昌盛 如你所愿!
2014年10月29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入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迟归的英雄 终于回到亲人的怀抱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长逾百米的英名墙上 19万多抗美援朝烈士的名字 都曾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庞 魂归故里 精神永存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