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琢木声远——萧立雕塑作品展”开幕。展览呈现了萧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20余件作品,希望通过一件件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引发人们对如何将东方文化精神和中国现当代雕塑艺术融合的思考。
萧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萧立的雕塑独树一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萧立君刻木当得神助。手把木兮,瞬息有感,须臾成型,意态万千。或怆然,或欣欣,或迥立,或独行。似由古时姗姗而来,似由远山乘风而至,活出的生命仿佛个个可呼其名。”
萧立的作品以木雕和石雕见长,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可分为三个创作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其作品多以人为主体,以青铜和原木为主要材质。代表作有《回家》《藏民系列——远方》《嬗夜——转化之夜》《李白像——致敬简笔大师梁楷》《途中》等。2000年至2015年,其作品主要以香樟木、梨木、杜鹃木等各类原木为主要材质,彰显自然意味。代表作有《领悟》《六祖伐竹》《抚心》《战马》《在天堂》《攸往》《春秋》等。2015年至今完成的《感怀》《观天》《白驹》《新世界麒麟》等作品,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同时展出的还有萧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秘籍里的万物》手书。
据了解,“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展”是中国美术馆为卓有成就和创新意识的艺术家设立的展览序列,被邀请的都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面貌和风格。“‘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展’就是要把那些默默耕耘,坐得下冷板凳、潜得下心的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艺术殿堂展示。”吴为山表示。
此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举办,将展出至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