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做客大公报、大公网两会访谈节目《星耀香江》,图为宽运法师接受大公佛教主编王丽君采访
新的《宗教事务条例》中,扼制宗教商业化是此次条例修订的一个重要方面。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西方寺住持宽运法师做客大公网两会访谈节目《星耀香江》,就扼制宗教商业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宗教过分商业化的经营成问题
宽运法师表示:寺院一定要发展的,发展就离不开财,但是财里面就分“净财”,“净财”是由敬业产生的财才叫“净财”。财,在古代寺院里面,因为出家人以道养道是最好的,但是以道不能养道。在以前土地可以收一点租,物业收一点租来去做佛教慈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分商业化的经营就是成问题。
佛教里面说,不光是世间的财,还有“法财”,有七法财。信财,从信仰上建立财富,从戒律上建立财富,从“惭”建立财富,从“愧”建立财富,从“闻”建立财富,从“慧”、“施”建立财富,七圣财,让信众觉悟这个“财”。
“净财”得体的财才是佛教所追求的
寺院是一个功能,是弘法利生觉悟的地方,通过觉悟,信众明白了我们布施有布施的功德,布施就是种种子,给他们将来种福田。宽运法师举例说:现在佛教,像国内很多时候收一些门券。在文物部门,因为文物看管需要有经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在国家已经富裕,为了让信仰的人直接走向他信仰的地方,不要设一个经济的门槛。建议门票是不是减少,收少最后到不收。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出家人要给人家祝福,过分的商业取财就被社会所诟病了。宽运法师强调:出家也分心出家和身出家,身出家身自然应该在寺院里头,心出家自然而然的对五欲,对外界的东西应该内观而不应该外观,这才是未来弘法利生的出发点。“净财”得体的财,适当的财,才是佛教所追求的。
承包寺院失去了宗教本身的价值
宽运法师表示承包寺院非常不适合,承包就把一个出家人变成了不是主人了。香港运营的是不牟利团体,但是他是以出家人作为主体,里头是主人,承包失去了宗教本身的价值。所以,每一个出家人都应该住在属于出家人的寺院里头,这个才是更好的。
宽运法师相信现在国家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会越做越好,也给这些正能量出来以后,让真正的出家人得到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