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是一个改革者。10多年来他用实践促进了古老的佛教与前沿科技的融合。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佛教不去主动积极地自我诠释、自我宣传,就很可能遭遇“被诠释”“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机。
“贤二”是心灵与技术的美好相遇
新京报:去年,龙泉寺的“贤二机器僧”在网上走红,为什么会设计这款机器人?
学诚法师:“贤二机器僧”是传统佛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一场“心灵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美好相遇。
新京报:你自2005年起担任北京龙泉寺住持至今,在结合古老的佛教和现代科技上做了很多工作。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二者不是“一个次元”的。
学诚法师:其实在每一个时代,佛教都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真正有生命力的佛教,一定是融入现实生活、融入时代文化、融入人身心之中的新鲜血液,而不是远离社会、漠视文化、拒绝新知的固化状态。
在当今时代利用科技弘法,看似新颖,实际是佛教对于时代文化的应有敏感。另外,对于佛教和科技的关系,也不必以“二元对立”的眼光来看待。
科技的创新来源于人,科技最终也要服务于人。在人本与人心的根本层面,佛法与科技是相通一致的。
玄奘大师在今天也可能开博客
新京报:长期以来,你一直在微博上为一些网友解疑答惑,为什么会这么做?
学诚法师: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古老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带给现代的芸芸众生。
网友们给我提出的问题虽然形形色色甚至千奇百怪,但无非都是生存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生命的迷茫、生死的困惑。
每天回答网友的问题,其实和过去传统的讲经说法是一样的目的。所以从2006年开通个人博客至今,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有中断过每天与大家的网上“心灵对话”。
对我而言,微博问答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能够及时帮助大家解除迷惑,也正是我的人生价值之所在。所以我曾说,如果玄奘大师在今天,他也有可能开博客,通过网络来弘法利生。
新京报:你在微博中表示不支持“烧高香,烧大香,抢头香”。每年春节,这样的行为依旧遍地可寻。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行为?
学诚法师:进香祈福本来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仪式,近些年来,逢年过节去寺庙烧香拜佛,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烧的是高香还是普通香,背后透露的其实都是一种对心灵皈依的诉求,排遣着对现实人生的种种忧虑不安,那些“烧高香、烧大香、抢头香”的人不过是掺杂了更多的急功近利和躁动妄想。
今年提案关注佛教中青年人才培养
新京报:你曾经提到“互联网上经常充斥着大量污染精神的垃圾信息和不实信息”,对此有什么建议?
学诚法师:互联网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是使用它的人在赋予其属性;而人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受观念的支配,也就是人心决定着一切。
近年来佛教界包括我本人,都在积极探索将先进的媒体技术与佛法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弘法新方式。比如龙泉寺原创的“贤二”系列水墨漫画乃至“贤二机器僧”,已经通过网络传播影响了很多人,也为建设健康清新的网络世界带来了灵感和希望。
新京报:去年5月有文章称“莆田人承包了中国90%的寺庙”,中国佛教协会快速对此进行了回应和驳斥。这是如何做到的?
学诚法师:互联网的公众性、开放性和传播连锁效应,使得任何人似乎都获得了一种自由的话语权,任何信息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无限放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佛教不能保持沉默。佛教不去主动积极地自我诠释、自我宣传,就很可能遭遇“被诠释”“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机。
中国佛教协会近年来不断开拓网络信息建设,积累了网络技术与信息管理的经验。这是对不实信息作出迅速回应的重要基础。另外,佛教界与媒体界及时良性的沟通,也是快速有效回应的必要条件。
新京报:社会有一些冒牌僧人招摇撞骗的现象,一些假僧人还拉扯路人要求购买护身卡,对此现象,有什么建议?
学诚法师:所谓“假僧人”,顾名思义,他本身就不是佛教教职人员,但因为披着佛教的外衣,导致世人对佛教及出家人产生负面印象。
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央统战部等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对“僧尼被假冒”等乱象给出了明确有效的管理建议和处理措施。
中国佛教协会近几年通过推进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及《佛教教职人员证》的颁发,在网上公布全国寺院信息和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等手段,不断加强佛教法治化建设。
新京报:作为政协委员,你今年有什么提案?
学诚法师:近几年,我一直思考着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现代价值,不断探索佛教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时代使命,并在前几次的会议上提出相关建议。今年我比较关注对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特别是对佛教中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