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青城山,不仅是一座山
成都4月20日电 “青城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我们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文化的载体,这些宫观,一砖一瓦都是文物!”近日,在幽静的青城山天师洞,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青城山天师洞当家唐诚青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近年来自己最关心的,是青城山道教文物的保护。
63岁的唐诚青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玄裔弟子。他18岁在青城山出家,40多年来,他见证了道教在四川乃至国内的发展。
唐诚青在青城山打太极。 刘忠俊 摄
1977年,唐诚青在青城山出家,受业恩师为全真龙门派青城丹台碧洞宗著名高道彭鹤年(宗仁)大师。最初,年轻的唐诚青只是天师洞的一名采买,负责到山下购置生活用品。
1982年,作为年轻道教弟子的唐诚青,得到了前往中国道教知识专修班学习的机会。1983年,在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傅圆天大师培养下,唐诚青顺利毕业。他坦言,正是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自己才有了后来的所有“机缘”。
在天师洞修道的几十年间,唐诚青最难忘的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担任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的他,迅速前往市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唐诚青在全国两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震后都江堰一直在下雨,我个人的力量很小,到了医院看到躺了很多伤员,把伞留给了他们。”唐诚青回忆,震后两三天,他只是做了一些“小事”。震后第四天,听说还有更大的余震后,他决定赶回天师洞。
“当时政府要求所有人全部下山,我却逆行回来了,因为青城山有很多文物、宫观,需要人来守护。”多年前的情景,唐诚青历历在目。他让年长的道士全部下山,留年轻一辈在山上,靠着部队送来的两顶帐篷,几个人在天师洞的冷雨中守了文物、宫观几天几夜,“心里头想的,就是与庙共存亡”。
为何会作出此番选择?唐诚青轻叹一声,“这里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有近2000年的道教文化积淀。试问,谁人不知青城天下幽……”
正如唐诚青所说,千百年来,青城山在中国的山水图卷中一直有着特殊地位,2000年,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城山是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全山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等10余座,加之遍布飞瀑渊潭、曲桥栈道,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也正因如此,多年来唐诚青一直关注着青城山的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曾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加强宗教文物保护的提案》。唐诚青认为,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宗教界高度关注文物保护,应该让宗教界人士更主要地承担起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的责任。
唐诚青在青城山诵读道教经典。 刘忠俊 摄
唐诚青建议,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应当与其他文物保护享受同等待遇,应当纳入文物保护的总体规划,对困难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文物部门要加大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宗教界人士的培训力度,引导宗教界文物保护行为走向自觉。
“在宫观寺庙类文物安全方面,建议有关部门落实文物安全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健全宫观寺庙文物安全培训员、巡逻员,完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救援通道通畅,加强宫观寺庙文物保护。”唐诚青呼吁。
“虽然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宗教,但一样要中国化。”在唐诚青看来,道教文物需要保护,道教文化也需要健康传承,但与此同时,不能忘了道教中国化,其中的关键就是与时俱进,“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在青城山,要不断学习。道教的发展,也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相适应。”(完)